深度關注:名校生為啥垂青揚州“村官”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發布時間:2010-11-3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今年揚州面向全國擇優選聘220名大學生“村官”。其中,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名牌高校的有58名。他們中有人甚至主動放棄了公務員崗位,選擇來揚州當大學生“村官”。
清華大學法律碩士畢業生李偉,9月10日上任江都市仙女鎮橫溝村村民委員會主任助理。與此同時,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張翼鋒,也來到廣陵區曲江社區當起一名“村官”。
今年揚州面向全國擇優選聘220名大學生“村官”。其中,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名牌高校的有58名。他們中有人甚至主動放棄了公務員崗位,選擇來揚州當大學生“村官”。
揚州市委書記王燕文說,人才的高度決定事業的高度,大學生“村官”隊伍的整體質態決定著這項嶄新事業的生命力。
重進也重出
“8月份的揚州大學生‘村官’出征儀式上,一位老領導看著出征隊伍中一批清華、北大等著名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感到難以置信,悄悄地問身邊人,不會是清華、北大也有成教院吧?”講起這段,揚州市大學生“村官”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頗為自得。
今年4月,揚州組織了三個小分隊,分赴北京、西安等國內教育重鎮,宣傳揚州,宣傳大學生“村官”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宣傳中央堅持和完善從基層一線培養選拔干部的用人導向。
“開始,有的學校聽說來搞選聘大學生‘村官’推介會,都不讓進門。后來,經過耐心做工作,10所中國最頂尖的大學,都向我們敞開了大門。”帶隊到西安的揚州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借鑒招商引資的做法,揚州帶去畫冊、專題片,多媒體演講、發海報……在西安交大,只能容納200人的階梯教室擠進去了300多人,11點半就該結束的推介會因為同學們的踴躍提問,延長到了12點45分。一名西安交大的老師感慨地說,不知道的還以為世界500強企業來招聘了。
為打消大學生顧慮,揚州組織部分有意愿的大學生“揚州行”。張翼鋒就是在三天“揚州行”后,拍板來當“村官”的。
揚州市委組織部負責人介紹,揚州選聘大學生“村官”,絕不是為“作秀”,而是作為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的“源頭工程”、基層組織建設的“基礎工程”和新農村建設的“滿意工程”。在實施過程中,重進也重出——出路解決得好,名校大學生就會一茬茬地來,“村官”就不愁后繼乏人。
為拓寬大學生“村官”流動的渠道,揚州上下齊心協力:廣陵區湯汪鄉三個鄉中層崗位公推公選,最后入選的都是大學生“村官”;江都事業單位10個招聘名額,專門拿出2個崗位定向招錄大學生“村官”;儀征每次事業單位考試、公推公選的機會都對大學生“村官”開放,不少人身份編制變了,“村官”的崗位卻堅持不動!
該市還為大學生“村官”掛職民營企業牽線搭橋。在江都小紀鎮,來自天津的大學生“村官”朱金凱掛職當地一家民營企業副總后,已是這家年銷售額過億的企業的頂梁柱;同一個鎮,大學生“村官”吳娟在新天寶機械負責工業設計。
前不久,江都開發區招人,一個硬杠杠就是必須是大學生“村官”。“這些孩子懂農村的情況,工作一來就能上手,最符合我們的要求。”開發區人事部門負責人介紹。
重用也重管
“為了路南的發展,我自愿從村黨總支書記的位子上退下來,讓年輕有為的大學生“村官”鄭福源來接替我。”去年10月,就在大儀鎮路南村集體資產逾千萬、村黨總支升格為黨委之際,當了24年“一把手”的尤德寶向鎮黨委遞交了請辭信。
鄭福源2008年到路南村任職后,不僅創辦了注冊資本1000萬元的嘉康菇業有限公司,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還熱心公益事業,節日自己掏錢買東西看望村里的孤寡老人。尤德寶認為,小鄭有知識、有志氣、有愛心,而“村里需要一個年富力強的同志來挑起推動新一輪發展的重擔”,就作出了上面的決定。
使用是最好的培養。在揚州,像尤德寶這樣注重培養大學生“村官”的事例還有很多。目前,全市大學生“村官”擔任村“兩委”正職的有101名,擔任副書記、副主任和助理的比例超過90%,一些大學生“村官”已成為鄉鎮領導班子成員。
與使用并重的是管理。揚州組織各級領導干部并面向社會公開招募了一批志愿者,與大學生“村官”結對子,通過走訪、座談、信函、電話、短信等方式,從工作、生活、創業等方面幫助大學生“村官”干事創業、成長成才。
江都小紀鎮每個月都組織大學生“村官”開展演講比賽;武堅鎮給大學生“村官”布置讀書任務;邗江蔣王街道把大學生“村官”們拉到了蘇州參加拓展訓練;儀征市建成了江蘇省首家大學生“村官”驛站,便于大學生“村官”學習培訓、聯誼交流。
“揚州特有人情味兒,讓我有家的感受。”來自山東平度的鄒主東把老家的父母接過來,準備定居在高郵卸甲鎮虎頭村。
近幾年來揚州選聘的1500多名大學生“村官”,至今無一人因在生活和工作上感到失落、困難而離去。
重點也重面
今年5月,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決定,授予30名同志第十四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大學生“村官”、江都仙女鎮黨委副書記兼橫溝村黨委書記黃俊入選。
11年前,黃俊回到家鄉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他以新思想、新眼光、新知識,把昔日的貧困村發展成為揚州市小康村。
實際上,揚州努力為每一個大學生“村官”搭建展示才華的舞臺:設立超過1億元的創業扶持資金;聯合省科技廳建立省級大學生“村官”科技創業園,研究建立創業風險補償機制,解決大學生“村官”創業難題。年初,市財政拿出500萬元創業貼息,可撬動銀行給大學生“村官”們1個億的貸款額度。各縣(市、區)也相繼成立“專家指導團”為大學生“村官”服務,引導他們找準創業項目、提升創業層次,順利走上創業富民之路。
目前,揚州有287名大學生“村官”創辦了170個項目,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2000余名,增加農民收入近200萬元。
在江都市花蕩鎮,大學生“村官”丁巍、張小虎和馬健的創業規劃做到了5年之后。記者問他們“村官”聘用期到了怎么辦,三人不約而同地回答:“有項目在,我們肯定就在這兒扎根了!”
幾位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年輕人懷揣火熱的理想,來到農村當“村官”。他們由稚嫩逐步走向成熟,從而實現了一代年輕人的信仰價值。這是揚州剛剛投資1500多萬元拍攝的反映揚州大學生“村官”工作、創業、情感故事的26集電視連續劇《潮人》的故事梗概,該劇近期即將播出。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