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改革要防止“官本位”傾向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0-11-2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事業單位改革要防止“官本位”傾向:
眾所周知,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現在全國正在進行事業單位改革,包括一部分有行政執法職能事業單位的職工轉化為公務員,這項工作從總體上說是成功的,也受到了廣大職工的歡迎,但也無庸諱言,在具體實施時,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其中一點就是改革中存在官本位傾向,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不是嗎?就是從去年開始的有執法職能的事業單位職工改任公務員問題。按浙江省某地定下的政策,有33年工齡、任副主任醫師已達16年的職工,只能靠副主任科員一級,即與原來工資相差近千元的人列為同一級(規定工齡20年以上就可評為副主任科員)。同時根據規定原來已退休的副主任醫師,以后按主任科員待遇增加退休金,而現在工作的副主任科員(副主任醫師)10年后,也可評主任科員。這樣一來,豈不是只剩下目前退休的副主任醫師永遠到不了主任科員一級?一個大學畢業幾十年、任職副主任醫師十幾年的科技人員,混同于最基層人員,甚至比不上一般人員(因為一般人員任副主任科員10年后也可評主任科員),因此說這種做法既不科學又不合情理,傷了知識分子的心。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關鍵就是相關職能部門存在官本位傾向,不是從實際出發,而是從自身地位出發:潛意識中認為公務員地位高人一等,轉公務員是一種施舍,因而你應該感恩戴德;不尊重知識,不拿知識分子當回事(想當年八十年代中期,筆者的講師職稱,享受的是可副處級工資待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關心群眾利益,因為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也承認這次改革,高職稱的人有些吃虧,可就是無動于衷,不進行調整、完善……
總之,目前一些地方存在的不尊重知識、不關心群眾利益的官本位傾向,不符合改革的精神與要求,更讓知識分子寒心。為此要確保這次事業單位改革的成功、更好的調動職工尤其是知識分子的積極性,人事部門就必須進行一次回頭看,及時改正那些既不科學又不合理的政策和做法。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