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也無奈:行業(yè)不錯婚戀有點難
來源:新聞晚報發(fā)布時間:2010-11-2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青年公務員群體收入穩(wěn)定,地位不低,一向是普通市民眼中的精英人群,不過,來自上海市級機關團工委的一項最新調研報告表明,這個群體的婚戀狀況并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么風光,他們同樣要面對“生活圈子小”、“工作壓力大”、“空閑時間少”等難題,仍然有大批青年男女處在單身狀態(tài)。
此次調研共發(fā)放問卷1500份,收回問卷1284份,受調研者的年齡集中在26歲至30歲之間;他們的學歷層次較高,以本科與碩士研究生為主;職級主要集中在副科級、科員與辦事員級別。
對“閃婚”、“裸婚”持中立
調研結果顯示,從調研情況來看,大部分青年公務員實踐并保持著較為健康的婚戀觀。他們在婚戀過程中也表現(xiàn)出了較高的理性,主要表現(xiàn)在:首先,道德人品和性格脾氣是他們婚戀選擇考慮的主要因素;其次,近九成人認為婚前同居很正常或表示理解,而超過半數(shù)的團員青年絕對不能容忍婚外戀。可見,參與調查的人員對“婚前同居”的接受度明顯高于對“婚外戀”的接受度,這不僅因為婚前同居可能是走向婚姻的事實,更因為婚外戀是破壞婚姻與家庭的“殺手”。
再次,近一半的受調研者對 “閃婚”、“裸婚”、“試婚”與“丁克”等表示中立。最后,在談及最認同結識異性的方式時,大多數(shù)青年公務員傾向于“隨緣結識”,但同時一半以上的團員青年認為“同學同事”在婚戀交友中作用最大。
近九成“未婚族”仍單身
從調研結果來看,在未婚的633名團員青年中,目前處于單身狀態(tài)的人數(shù)為568人,占到89.73%。未婚青年近九成處于單身狀態(tài),分析其原因,社交圈子小、忙于事業(yè)和不夠積極主動成為困擾這一群體的三大因素。
近八成的青年公務員認為,25歲至30歲是最佳結婚年齡,但同時不少人表示,選擇何時結婚不僅取決于“當事人”的主觀愿望,更多地受其他因素,如工作與生活壓力、父母的壓力、經濟實力、婚房購置、受教育程度、性別差異等因素的影響或制約。
雖然青年公務員的學歷水平較高,但調查顯示,絕大多數(shù)并未將此作為選擇婚戀對象的首要標準,而是作為輔助的參考因素,這也是一種務實的表現(xiàn)。在婚戀對象選擇標準的確定上,雖然不少人認為“外貌氣質”、“文化水平”是重要的指標,但并不作為首要標準,而是傾向于內在的 “道德人品”、“性格脾氣”等。
社交圈狹窄成重要原因
從調研數(shù)據(jù)看,未婚青年成為市級機關系統(tǒng)團員青年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這一群體分散于不同的單位呈現(xiàn)出隱蔽性特征,其中年齡在31歲至35歲之間的占4%,這與大部分青年公務員理想中的結婚年齡存在差異性,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未婚團員青年對未來婚戀及情感存在憂慮心態(tài)。調研表明,78.4%的團員青年認為最佳的結婚年齡是25歲至30歲。
調研者、市級機關團委書記馮艷分析,就調研來看,造成未婚團員青年情感困擾的因素很多,可概括為內因與外因。就外因來看,不僅體現(xiàn)為社交圈子太窄、忙于事業(yè)因而缺乏時間等方面,亦有青年公務員表示受到生活安家成本影響。
認可親友介紹隨緣結識
調研還發(fā)現(xiàn),青年公務員對婚戀交友平臺的選擇呈現(xiàn)多元化特點,不僅發(fā)生在現(xiàn)實的人際網絡中,如通過同學同事圈子、親友圈子、興趣圈或游戲圈等,而且也在虛擬網絡社會上演,如婚戀網站、BBS社區(qū)、論壇、即時通訊、公益網站等。
但他們對婚戀交友中結識異性認同度最高的是隨緣結識。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更傾向于通過同學同事、親朋好友、單位組織尋找婚戀交友對象。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團員青年認同通過公益網站或參加公益活動尋找婚戀對象,在奉獻愛心、參與公益中增進了解并培養(yǎng)感情。此外,不少團員青年對單位組織的各種單身聯(lián)誼活動效果表示認同,并期望小范圍內定期開展類似活動。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