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對“國考必修課”不妨理解包容
來源:網絡 發布時間:2010-11-1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三篇文章批評了河北師大將《申論》和《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作為“國考必修課”一事。三文觀點如其標題:助長了大學功利性,不科學和不宜追熱門,大學不宜淪為培訓班。
我承認,上述三文的觀點非常有道理,但我們也要看清一個基本的事實:該校法政學院將《申論》和《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只是作為政治學與行政學這個專業(還是兩個專業?)的必修課。也就是說,不是整個大學都這樣實施了,所以,對該事的評論,三文一律以偏概全地戴上“大學如何如何”的帽子,不免有失客觀性。換言之,如果該校所有專業都把《申論》和《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作為“國考必修課”,我就完全不會寫本文來申辯了。
若依“專業對口”、“專業的人才,辦專業的事”的原則,就像導彈專業的畢業生最好進軍工廠一樣,政治學與行政學的學生最好報考“國考”去當公務員,不是很正常的事么?既然是很正常的事,那把與“國考”息息相關的課程升級為“必修課”,為何就硬是“不科學”?就像電工專業的學生,把考電工證的培訓課程列為必修課;就像財會專業的學生,把考注冊會計師證的培訓課程列為必修課,有什么不可理解和包容的呢?
更何況,該專業的學生普遍對此“國考必修課”大聲叫好呢。叫好之因應大致有二:一是不要額外交錢,且外面培訓班的培訓費奇高,質量良莠不齊;二是必修了這兩門“培訓課程”,總比沒有接受培訓課的學生多一些勝算的機會。公務員的“金飯碗”確有諸多令公眾不滿的“硬傷”,但公務員總得有人干。所以,作為政治學與行政學的大學生們,哪怕是在為個人功利而擠獨木橋,又有何不可理解和包容的呢?
我倒非不贊成大學和大學生要“清高”點,我還巴不得他們最好做到“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呢!只是想說:想做到“天子呼來不上船”的清高,先要自己有些錢可買酒買菜買飯;沒有工作或像樣點的工作,酒錢菜錢飯錢從何而來?繼續“啃老”倒是很有可能。恐怕那時我們又要批評說:“為何不把功課修好點找份工作呀?!”所以,我不禁想問:到底在校時必修與專業對應的求職培訓課易導致“大學精神的淪喪”,還是畢業后找工難更易導致“大學精神的淪喪”?或者,是否與專業對應的求職培訓課成為必修課,便無法保全“大學精神的貞潔”了?相信諸多已工作的大學畢業生,不難回答這些問題。 □蔣壇軍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