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分析

來源:網絡 發布時間:2010-11-0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公務員輔導咨詢

匯集公務員培訓權威機構,權威解答公務員考試相關問題

zaixuanzixun

  一、背景導讀:突發公共事件及其應急管理機制

  安定有序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前提,它能為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提供起強大的支撐。2006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試卷,給定材料以經濟社會安全穩定發展為切入口、以突發性的公共事件為核心,就危機應對、預案建立展開論述與交流。

  根據中國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突發事件也是文學作品描寫的重要方面。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突發公共事件可能進一步發展為危機,因此,又把突發公共事件稱為“危機事件”,把對這些事件的應急管理稱為“危機管理”。政府的執政水平很大程度上表現在處理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能力上。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可以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害,保障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003年是我國應急機制建設的新起點。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曾指出,2003年抗擊非典的過程給了我們很多重要啟示,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一個明智的、負責任的政府,一定會從災難中掌握比平時更多的民情,了解比平時更多的民意,贏得比平時更多的民心。抗擊非典還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各級政府在繼續加強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的同時,必須更加重視履行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有效處置突發公共事件,切實保障公共安全。

  為此,黨中央、國務院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科學分析公共安全形勢的基礎上,審時度勢,做出了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決策。2003年7月28日,在中央召開的防治非典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明確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種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提高政府應對公共危機的能力。2004年,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機制,并把這項任務作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同時將應急管理工作納入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總體布局。

  而縱觀中國現實:自2003年發生的震驚國人的“非典”事件以來,歷經2004、2005年,可以說突發性公共事件的爆發到達了一個井噴時期。重大突發事件中的人員傷亡、環境侵害考驗了國人脆弱的神經。我國政府積極有效的應對在一定程度上將損失降到了最低,而應對突發事件成為了考驗政府智慧、體現政府行政能力的關鍵所在。基于此,2006年國考申論材料以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為主題,既避免了問題的敏感性、也具有相當的全局性、建設性。

  二、材料分析

  從形式上看,2006年國考申論給定材料以某專家與眾網友在線交流的文字實錄方式,原生態呈現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這一主題內容。原生態的申論材料往往以訪談、調查報告、會議記錄、在線交流等過程,把具體文字內容呈現給應試者,這樣的素材往往具有邏輯性差、銜接不緊密、冗余信息多等特點,考生在閱讀理解過程中需要采取大刀闊斧、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基本原則,通過重點注意主持人及網友的提問,迅速把握給定材料的核心內容,有效抓住給定資料的主旨意蘊。

  從內容上看,給定材料通過網絡這樣一個新興媒體,以主持人與網友不斷向D部長提問的形式來展示給定材料的內容。材料的主要內容要點如下:

  【1】突發公共事件具體事例以及內涵的界定

  如何界定突發公共事件,是隨著社會的推進和人數的增加,概念也在發生變化。突發公共事件不是一般的事故,通常突然發生,涉及的范圍較廣、造成的損失較大、一定時候持續的時間較長,是突發公共事件的基本特征。引發突發公共事件的根源一般有兩種:一是自然災害,譬如地震、海嘯、雨雪冰凍等。二是社會事件,比如某些建筑物或大型活動中產生的踩踏事件。如果政府自身的執政能力不強,容易導致一般事故擴大為突發公共事件。

  【2】建立國家應急預案的必要性及其具體內容

  建立國家的總體應急預案非常有必要。這種必要性主要來自于:一方面,海嘯、地震,包括大的颶風,這類災害以及災害的嚴重影響是不可預料的。另一方面,由于我國處于工業化進程的特殊時期,在這樣一個發展階段,社會矛盾引發的公共突發事件在增多,比如征地引起老百姓集體的訴訟、集體上訪。應急預案的具體內容,包括國家相關部門的預警、協調與合作以及有組織的一整套政府處理程序,比如防災委員會、防洪局、地震局等。

  【3】中國人的危機意識以及如何提高社會各界的危機意識

  我們國民的危機意識是世界各民族危機意識中最強的。表現在兩方面,中國歷史傳統中家庭的意識非常強,所以家庭本身作為社會保障單位,對家庭成員遇到不測事件都是有準備的。第二,中國文化五千年,遇到很多次大災害,中國人的儲蓄意識非常強,中國人的儲蓄水平是國際上最高的,比較高的儲蓄率反映出國人很強的危機意識。

  應該從思想意識上提高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意識,更多的是要引導公眾,來關心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建設。另外,盡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設計,但是和西方市場經濟其實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比如在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方面,應該把政府要承擔的責任和市場能解決的問題區分開來,這樣有助于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有效應對。

  【4】我國的快速反應機制在國際上的水平

  相對于西方國家來說,我國目前黨政統一的領導體制使我國在應對突發事件時,快速反應,在國際上處于領先水平。

  【5】危機引發的原因

  引發危機的原因應該依據突發事件的種類來定。突發事件分為兩種:一種是已知的,一種是未知的。如果已知突發事件的各種應對體制機制不夠完善和健全,容易使突發事件成為公共事件。

  【6】我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的初步建立以及積極作用 

  國務院已就常務會議與人大所提出的針對建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的總體應急預案進行了討論并通過,并將認真執行。這個預案是由25件專項應急預案和80件部門應急預案組成,有相當省部級機構已編制了自己的應急預案。全國應急預案的框架體系已初步建立,為我國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將會發揮重要的、有效的積極作用。有一個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可以保證我們經濟發展的連續性,防止突發的自然災害或者社會事件導致整個經濟發展中斷,減少我們人員財產的損失。

  【7】應對突發事件的解決思路

  在發生突發公共事件的時候,必須建立一整套工作原則、組織體系和協調機制。在制定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時,把握應急預案的本質就是一個工作原則、組織分工、責任分工以及協調機制。在面臨大的自然災害時,第一步要救人,第二步防疫,第三步恢復建設,并且這需要國家投入和社會機制相結合。

  【8】我國目前是否處于突發公共事件的高發時期與其嚴重性

  當前我國正處于突發公共事件的高發期,這主要是指社會根源的突發公共事件。近年來,由于市場經濟體制推進的速度很快,特別是入世后,相應的社會保障和社會公共服務機制不夠完善。比如社會保障系統,養老系統保障不到兩億人,參加醫療保險的,城里人還不到一半,農村就更加不樂觀。有些情況下,城市化進程很快,包括一些大的建設、道路、水庫、征地等等。由于補償機制不夠完善,導致部分社會群體的利益受損害,因此引發了一些社會根源的突發事件。現階段是突發公共事件高發期,并不是說現在自然災害越來越多,自然災害有它一定的規律,重點還是在社會領域內的突發公共事件對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較大的影響以至危害。

  【9】災害頻發從哪幾方面考驗政府各方面的救災應急反應

  災害頻發對政府各方面的考驗體現在:一是民政救助,譬如帳篷發放、衣物儲備、食品供應等;二是財政基礎,災害來臨時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這是毋庸置疑的。“一個國家總是要有一定的富余財力,包括各物資儲備以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包括經濟的、政治的,這種能力是一個國家政府是否成熟的表現。”三是衛生防疫,大的災害之后通常必有大的瘟疫發生,完善健全的衛生防疫體制為有效應對自然災害提供重要保障。

  【10】把握應急與浪費

  “浪費”有兩方面的含義,有一些不應該花的錢花了,是浪費。有一些情況,特別是當突發公共事件原因不明的時候,有一些防御性措施要展開,就必須投入。當然,如果把用來應急、建設防災救災的款、國家物資用來大吃大喝,把錢裝在腰包里,就是嚴重的浪費和貪污,當然是不能容忍的。

  【11】應急預案在實踐中發揮作用與教訓的實例,以及同樣的危機、不同的結果,其緣由之所在

  在國內,新近發生的流行性腦炎、非典之后我國所建立的比較嚴格的衛生防疫報告機制,與衛生領域的應急預案相吻合,為隨后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與預防提供了經驗,這都是應急預案在實踐中發揮作用與教訓的很好實例。在國際上,面對同樣類似級別的颶風災害,美國和古巴兩個國家,影響與結果各異:颶風對美國的帶來的破壞力反而遠遠大于古巴,緣由只在于災害來臨時國家是否采取了及時的動員體制,是否有一套完善的應急機制。

  【12】當前我國社會領域存在的問題——就業問題成為引發突發事件的一大誘因

  就業是當前面臨最大的社會問題,現在處于勞動比重非常高的階段。獨生子女也開始進入勞動力市場,就業很困難。而就業是人的一種基本手段,沒有就業就沒有收入。就業是人不脫離社會的重要媒介,沒有就業,個人就很可能游離于社會之外。但由于現在產業結構調整非常的迅速,造成就業總量過剩與結構性矛盾并存,這是我們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如果人們的就業問題長期解決不了,就是最大的社會隱患。因此,就業問題成為引發突發事件的一大誘因。

  【13】政府&百姓&社會在預防和應對突發事件過程各自發揮的作用

  應對突發公共事件主要是政府的責任。在西方社會,突發公共事件發生以后有一些自愿的團體,或者非盈利機構參與救災活動,這是值得贊揚的。我國對這種行動也鼓勵,鼓勵社會組織與人民群眾積極主動參與到突發公共事件的危機應對中來。在海嘯中我們政府組織大家為國外的受災提供救災和醫療服務,包括志愿者。在沒有突發的自然事件或者社會根源事件發生的時候,老百姓主要還是安居樂業,好好工作、享受生活。

  【14】如何打造應急預案的經濟基礎

  應對危機的經濟手段不能直接化。目前提到的經濟手段主要是商業保險。但商業保險只能對已知自然災害做出反應,不能對未知的自然災害或者社會根源的問題做出反應。比如,無法為非典保險,因為其不可知性。現在還沒有聽說哪個國家建立海嘯保險,因為很多年也不發生一次,可預見度太低。對未知、社會原因不明的公共事件,還是需要政府做出反應。如果政府沒有能力做出反應,社會就要動亂。

  【15】如何重視各種社會問題之間的聯系以及政策協調在應對突發事件問題上發揮作用

  國家由于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收入差距拉大了。在自然災害導致的突發公共事件面前,每個人應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分階層與利益差異,盡一個公民的本分。對社會根源的突發公共事件,因為會有利益沖突,需要政府去調整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在協調中各利益集團要以大局為重。具體協調的方式有法律法規的健全、體制機制的完善,以此來強化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在有效提高政府執政能力的過程中,妥善應對公共危機。

  【16】北京密云虹橋踩踏事故與北京大雪堵路和大雨塞車帶來的反思與轉變

  北京密云虹橋踩踏事故與北京大雪堵路和大雨塞車帶來的啟示:一是政府在大型活動中強有力的組織工作一定要發揮有效作用;二是城市規劃體制的建立需要對交通設計未雨綢繆,要具有前瞻性與預見性;三是遭遇大雨、大雪等情況及時動員社會力量,但環衛、市政等公共服務也不能缺失。

  【17】在應對突發公共問題上教育工作具體如何發揮作用

  應對突發問題上普通教育、常識教育是需要的,可以通過公示的方式讓老百姓知道遇到突發事件的時候,應該找哪一個部門。作為普及性常識教育很有必要的,比如:國外的旅游者遇到交通事故、火災等問題找誰,應該通過公式的方式告知,這是一個國家管理成熟的標志。

  在線交流結束后,不少網友通過論壇發帖的方式,就完善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政府管理機制、提高政府執政部門的執政水平集中表達了個人觀點。這部分內容是依據性、事實性資料,需要精讀,目的在于全面、準確、客觀理解各位網友的基本觀點是作答申論要求第二大題的基本依據。

  總體上,給定材料中眾網友與某專家關于突發公共事件的在線交流過程,形式較新穎,內容很全面,網友的提問積極踴躍,包羅萬象,專家的回答細致入微,見解深刻,為考生隨后全面準確作答申論題目提供了詳實的素材以及重要的觀點依據,進而也為應試者以至普通民眾全面通透地認識突發公共事件、了解國家相關職能部門在應對危機的過程中如何組織協調,有效保障人民切身利益提供了良好的視角。

  三、問題解析

  第一大題:歸納概括材料的主要內容

  概述D部長談話的主要內容,即為依據給定材料提煉主要信息,也就是材料中要點的表現形式—非問題+問題+原因+影響+對策的有序加工。這是一道典型的概括題目,而準確理解、深刻領會D部長談話的主要內容與核心思想是概述全面、準確作答本題的關鍵。

  第二大題:判斷分析

  判斷分析是2005年國考題型的一個準確沿襲。此種題型比較簡單,但作答時需仔細耐心,要求考生能夠準確的理解網友的觀點以及相對應D部長對此種觀點的解釋分析。從而仔細對照,比較異同,得出最終的結論。

  第三大題:申論文章,主體內容應以談對策為主

  2006年國考最后一題為自擬標題的文章寫作,文章主題為妥善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寫作目的是如何提高我國政府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自從2003年非典以來,妥善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是我國面臨的重大課題,提高我國政府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是政府工作的題中應有之義,能夠把這一選題作為國考申論的文章寫作,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需要注意的是2006年國考申論文章在內容方面有一些特殊的要求——給出突發事件的解決措施,需要考生能夠深刻理解材料的基礎上提供對問題的分析以及解決。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精彩專題

更多>>

全方位公考復習攻略

更多>>

公考交流

進入論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中文 |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 | 在线视频国产制服丝袜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蜜芽在线精品一区 | 青草久久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