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衛生與心理咨詢筆記第九章人格的完善和心理調節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10-11-03

  人格的四個特征(選擇)
  1、人格是許多不同特性的統一體;
  2、個人的特性在整個人格體系中表現出相當的恒常性;
  3、獨立性,每個人的人格雖然和其他人有共同性,但人格是一個人的獨特性的標志; 
  4、社會化的客體。
  影響人格發展的因素(論述)
  1、遺傳因素。個體的形成是父親的遺傳信息和母親的遺傳信息結合的結果,因此父親或母親性格上的某些特點就有可能遺傳給子女。
  2、社會文化的影響。不同的國家和民族,不同的地區,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文化模式和傳統。人們的生活都是按照一定的文化模式來進行的,這種不同的文化模式對人格的塑造起著重大的作用。
  3、家庭因素。父母的教養方式、家庭的組成狀況、出生順序、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等都對人的人格發展發生影響。其中,父母的教養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4、學校因素的影響。學校不僅是一個學習文化知識和道德修養的場所,同時也是一個鍛煉自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環境。學校對于學生性格的影響是巨大的。首先是教師的影響;其次是同學之間的影響;再次是學習過程的影響。
  教養方式有兩層含義:一是教養態度,二是教養行為。心理學家把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態度分為民主(寬容)、權威(獨斷)及放縱(或溺愛)三種類型。
  控制和調節情緒的方法(論述)
  1、培養樂觀開朗,心胸開闊的個性。樂觀的人一般都自我感覺良好,往往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精力充沛,富有效率,從而心身健康,生活幸福,事業成功。
  2、自我暗示。自我暗示對于調節自我情緒,尤其是緊張和焦慮情緒有良好的作用。因此,當你產生不良情緒并被其困擾時,不妨通過自我暗示來緩解。
  3、適當疏泄情緒。情緒疏瀉法是指,在一個人處于強烈的情緒狀態時,允許他直接或間接地表達他的情緒體驗與反應。情緒疏瀉又可以分為直接疏瀉和間接疏瀉兩種方法。直接疏瀉法是在刺激引發情緒反應之后即時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間接疏瀉法是在脫離引發強烈情緒的情境之后,向與情境無關的人表達內心的感受,發泄自己的憤怒、悲傷、苦惱等體驗。
  4、轉移注意力。在一瞬間,一個人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因此,當你把注意力轉向中性或愉快的事情上時,就可以把你從消極的思維和觀念中解脫出來,達到調控情緒的目的。
  5、理性認知的重要。當人們按照理性去思維、去行動時,他們就會是愉快的,富有競爭精神及行之有效的。不合理的、不合邏輯的思維則會千百萬情緒上的困擾。
  6、獲取社會性支持。社會支持系統的存在有多方面的意義:
  一是具有傾訴的對象,苦惱時將自己的苦惱向他人傾訴之后可減輕心理壓力。
  二是提供新的看問題的視角和思路,幫助當事人走出個人習慣的思維模式。重新評價困境。
  三是可滿足個人的心理需要,使人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
  貝克認為,人們在認知過程中常見的認知歪曲有下列五種:(小題)
  1、任意的推斷:在缺乏充分的證據或證據不夠客觀和現實時,僅憑自己的主觀感受便作出草率的結論。
  2、過分概括化:由于一次失敗或挫折就把一切都歸結為極壞的、可怕的,這是一種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維方式的表現。
  3、選擇性概括:只依據個別、片面的細節而不考慮其他情況就對整個事件作出結論。
  4、非黑即白的思維:對事物的判斷和評價要么是全對,要么全錯。
  5、夸大或縮小:過分夸大消極和不足之處,忽視長處和積極的方面。
  矯正不良思維的方法:
  1、識別歪曲的思維。
  2、挑戰歪曲的思維。
  3、理性認知的重建。
  心理防御機制是指個體面臨挫折或沖突的緊張情境時,在其內部心理活動中具有的自覺或不自覺地解脫煩惱、減輕內心不安,以恢復心理平衡與穩定的一種適應性傾向。
  心理防御機制最初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中的一個基本概念。
  運用心理防御機制其作用具有兩面性。
  一方面是積極的作用,即心理防御機制作為一種控制和調節心理的手段,如果運用得當,無論是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心理應激,能夠暫解除痛苦和不安。但  
  另一方面,心理防御機制有時只能起到一種使人逃避現實的消極作用,并不能解決現實問題。
  壓抑是最基本的一種心理防御機制。它是指個體將一些不被自我所接納的沖動、念頭等,在不知不覺中被抑制到無意識中,或把痛苦的記憶主動忘掉,排除在記憶之外,從而免受動機沖突、緊張及焦慮的影響。
  否認不是把痛苦的事件有目的地忘掉,而是把已發生的不愉快的事件加以“否認”,認為它根本沒有發生過,以逃避心理上的刺激和痛苦,獲取心理上暫的安慰。如“掩耳盜鈴”、“眼不見為凈”等都是否認作用的表現。
  退行是指個體在遇到挫折和應激時,心理活動退回到較早年齡階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應付當前的情景,是一種反成熟的倒退現象。
  合理化又稱文飾作用,俗稱找轍。當個體的動機未能實現或行為不能符合社會規范時,為減輕因動機沖突或失敗挫折所產生的緊張和焦慮,或者為了維護個人自尊,總要對自己的所作所為給以開脫,自圓其說,稱為合理化。
  合理化的表現形式有哪些?(簡答)
  答:一般合理化可分為“酸葡萄”心理、“甜檸檬”心理和推諉三種形式。
  1、“酸葡萄”心理是指認為自己得不到的或沒有的東西就是不好的,是不值得關注和爭取的,以沖淡內心欲望和不安。
  2、“甜檸檬”心理,則百般強調尺是自己所做成或所擁有的東西都是好的。
  3、推諉是指將個人的缺點或失敗歸因于其它理由或找人承擔他的過錯,以保持個人內心的平衡。
  反向形成:當個體的欲望和動機不為自己的意識或社會接受時,唯恐自己會做出來,乃將其壓抑至無意識之中,并在外表上表現出相反的態度和行為,稱為反向形成。如:“此地無銀三百兩”、“以退為進”、“趕狗入窮巷”等。
  轉移是指個全因某種原因,如不合社會規范或具有危險性或不為自我所允許等,對某個對象的情感、欲望或態度無法直接向這個對象表現出來,而把它轉移到一個比較安全、能為大家接受的對象上,以減輕自己心理上的焦慮。
  投射是指把自己不喜歡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態度、動機或欲望轉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五十步笑百步”正是這種心理的寫照。
  應付:目前,研究者們對應付的概念有了比較一致的看法,即認為應付是個體為了處理被自己評價為超出自己能力資源范圍的,特定的內外環境要求時,所作出的不斷變化的認知和行為上的努力。
  心理危機是指,當個體面臨突然或重大應激,而又無法用通常解決問題的方法來解決時所出現的心理失衡狀態。
  確定危機需要符合以下三項標準:
  1、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響的事件;
  2、引起急性情緒擾亂或認知、軀體和行為等方面的改變,但又不符合任何精神疾病的診斷;
  3、當事人或患者用平常解決問題的手段暫不能應付或應付無效。
  危機干預是一個短期的幫助過程,是運用個人、社會和環境資源,對處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給予翔和幫助,國外有時也稱為情緒急救。
 

糾錯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心理咨詢師考試輔導資料

心理咨詢師考試輔導課程報名入口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 亚洲伦乱子亲农村在线视频 | 亚洲日本欧洲欧美视频 | 亚洲中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夜夜38亚洲综合网 |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