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時政熱點匯總之國內航空科技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0-11-03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從2009年11月2010年10月國內及國際發生不少時事政治熱點事件,育路公務員考試網在此整理劃分,希望對參加公務員考試的考生有所幫助,今天分享的是國內熱點事件之航天科技。
一、國內部分航空科技
1、2009年11月12日10時45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實踐十一號01星”送入太空。“實踐十一號01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航天東方紅衛星公司研制生產,主要用于空間科學與技術試驗。
2、6月15日9時39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實踐十二號衛星”送入太空。“實踐十二號衛星”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為主研制。衛星主要用于開展空間環境探測、星間測量和通信等科學與技術實驗。“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制。這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25次飛行。
3、8月1日凌晨5時3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第五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這是一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是我國今年連續發射的第三顆北斗導航系統組網衛星。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專項管理辦公室負責人介紹,北斗衛星導航系統(COMPASS,中文音譯名稱BeiDou),作為我國獨立發展、自主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國家正在建設的重要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可廣泛用于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該系統能夠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具有導航和通信相結合的服務特色,通過19年的發展,在測繪、漁業、交通運輸、電信、水利、森林防火、減災救災和國家安全等諸多領域得到應用。
4、9月5日零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鑫諾六號”通信廣播衛星送入太空。“鑫諾六號”通信廣播衛星設計壽命15年,具有大容量、高可靠、長壽命等技術特點,主要用于開展廣播電視直播傳輸業務。它的成功發射,將進一步改善我國廣播電視的直播條件,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邊遠山區群眾的文化生活。
5、10月1日18時59分57秒,長征三號丙火箭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把嫦娥二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這標志著探月工程二期任務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嫦娥二號衛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二顆月球探測衛星,是探月工程二期的技術先導星。與嫦娥一號衛星相比,二號衛星進行了多項技術改進,將驗證直接地月轉移發射、近月100公里制動、環月軌道機動與定軌、X頻段測控、高精度對月成像等多項關鍵技術,為實現成功落月積累經驗。據介紹,嫦娥二號衛星奔月飛行約112小時,在此期間將進行2—3次軌道修正。經過3次近月制動,衛星將建立起距月球100公里的圓軌道。
6、10月2日12時25分,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的精心控制下,嫦娥二號衛星成功實施首次地月轉移軌道中途修正。據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介紹,嫦娥二號衛星飛行軌道設計與嫦娥一號不同,相比嫦娥一號先發射到地球附近的調相過渡軌道,再經過多次調整進入奔月軌道,嫦娥二號采用直接進入奔月軌道的發射方式,大大縮短了衛星中途飛行時間。能否精確實施軌道修正,是確保嫦娥二號衛星準確抵達目標環月軌道的重要控制程序。
7、10月6日上午11時6分,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精確控制下,嫦娥二號衛星實施第一次近月制動,32分鐘后,衛星順利進入周期約12小時的橢圓環月軌道。
8、10月7日下午,嫦娥二號衛星在橢圓環月軌道飛行正常,將按計劃進入預定環月工作軌道,即100公里的環月圓軌道。成功進入這個“使命軌道”,將標志著此次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號”任務工程取得基本成功。
9、10月8日上午10時45分,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精確控制下,嫦娥二號衛星開始實施第二次近月制動,約17分鐘后,衛星順利進入周期約3.5小時的橢圓環月軌道。據介紹,第二次近月制動主要目的是使嫦娥二號衛星進一步降低飛行速度,使其進入“過渡”軌道,從而為衛星最終進入工作軌道做準備。11時03分,北京中心根據實時遙外測數據監視判斷,經過第二次“太空剎車”,嫦娥二號衛星遠月點高度由8631公里降至1830公里。第二次近月制動獲得成功。
10、截至10月15日下午17時10分,嫦娥二號衛星上搭載的除CCD立體相機以外的6種有效載荷已全部開機,在軌測試完成后將陸續開展科學探測。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