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最新熱點評論:公務員考試遇冷才讓人擔心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0-10-3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2011年度中央機關招考公務員報名已經結束,通過資格審核的考生達124萬名,某個職位有4616人競爭,另一職位報考人數更是多達9314人。于是,有人羨慕公務員永遠是香餑餑,有人擔心太多優秀人才流向政府而不是企業不利于社會進步,當然還有人認為這是社會不公平的表現。筆者認為,同任何社會熱點問題一樣,公務員考試“高燒”不退,也需要理性看待。
首先,與去年比,今年公務員報考并不“熱”。從總數看,報名已經截止,雖然資格審核工作還在繼續,但對比去年的146萬人,今年報考人數較少。從最“熱”的職位看,去年報名人數最多的一個職位,合格人數達到21993人,今年最多的僅為9314人。這本身說明考生報考已經相對理性。今年依然存在所謂 “刷人數”情況:就是借用他人的身份證注冊報名,造成“熱”假象,嚇退潛在對手。此外,對絕大多數考生來說,公務員考試早已不是非此不可的獨木橋:名是報了,但很少人認為這是唯一選擇。
其次,考試熱好過潛規則熱。盡管每年的公務員考試都會有潛規則、暗箱操作之類的負面消息傳出,但超過百萬人報考,這本身就充分說明人們對這一通過考試選拔政府公務員的制度的信任認可,充分說明人們對政府寄予了希望和期盼,這是政府公信力提高和社會走向公正、公平的表現。相反,如果公務員職位無人問津,只能說明人們已經飽受潛規則、不公平的傷害,對制度、政府及社會公平都完全失望了。這恐怕是誰也不愿看到的更糟糕的局面。第三,一個知識型、專家型的精英政府更有利于改革發展與社會進步。建設陽光型、服務型、高效性的政府是所有國家的努力目標。考試很難選出優秀的思想家、科學家、發明家、文學家、企業家等真正一流的專家學者,但完全可以通過考試挑選到優秀的社會管理者。事實上,中國的科舉制度沒有培養最好出的科學家、藝術家、學者、詩人等,但中國封建社會最后1000多年能夠順利運作,甚至古代中國被外國人視為 “全世界管理得最好的國家”,從科舉制度選拔出的人才功不可沒。今天的公務員考試未必就比科舉考試更“熱”,今人也應該有足夠的信心和智慧用好公務員考試制度,讓優秀的管理者脫穎而出。
簡言之,公務員考試熱反映了民眾對政府的信任,無需過分擔憂。事實上,建立健全正常的人才流動體系,讓人才和社會財富自由流通,保障各個階層的公平和個人發展機會的均等,才是更重要的。
最后,育路公務員考試網提醒考生隨時關注公考政策動向,慎重選擇報考職位,更多公務員考試最新時事熱評請登錄育路公務員考試網。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