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熱評:公務員考試熱誰能擋得住?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0-10-2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0月23日是2011年國家公務員招錄網上報名的第9天。截止到晚上8點,通過審核人數已經突破100萬人。僅昨天一天,就有近20萬人新加入“考碗大軍”的行列。而競爭最激烈職位,通過審核人數也達到了3914:1,接近4000人爭搶一個職位。
這是國家公務員招錄連續三年報考人數超過百萬。此前,針對今年公務員報考不少職位明確提出基層工作經歷要求,且有消息傳來,考生在報名時遭遇“審核嚴”,曾有預測說今年公務員的競爭程度依然很高,但報名人數可能減少。但是,現在看來,報名人數依舊在“高位運行”。
“經歷門檻”沒有擋住公務員報考熱,一方面與有的崗位沒有提出基層工作經歷要求有關,這些崗位應屆畢業大學生都可以報考;另一方面與此次公務員招考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基層經歷認定(到高校畢業生實習見習基地參加見習或者到企事業單位參與項目研究的經歷,可視為基層工作經歷),及放寬應屆畢業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職)的年齡有關。當然,每年公務員招錄中,已經就業的職場人士也是重要組成部分,這個群體自然不受經歷門檻的限制。
以此觀之,除了公務員工作穩定、福利待遇可觀外,公務員報考熱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大學生就業難,很多大學生(包括35歲以上的碩士和博士)將其作為解決就業的重要途徑,即便希望渺茫,但也要努力一試。另外,我國政府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所推出的一些“工程”、“計劃”,包括大學生村官工程、農村特崗教師計劃、大學畢業生實習見習計劃,都面臨短期就業、實習后的就業問題,這些學生有不少把報考公務員作為出口。可以說,公務員報考突破百萬的步伐,是和大學畢業生從2009年的610萬,到2010年的630萬,再到明年的650萬同步的。要讓公務員報考熱降溫,關鍵在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建立起大學生就業長效機制。
如何建立大學生就業的長效機制?這從公務員報考中,就可以得到啟示——據報道,距離截止日期還有1天,還有接近200個職位無人通過審核。記者發現,這些職位中有些是多年的“冷板凳”,比如職位要求非常專業的民航、工作條件比較艱苦的海事部門等。這種持續多年的報考冷熱不均說明報考者關注的并非公務員身份,而是職業本身,包括工資待遇、工作環境、成長機會等。
分析我國近年來解決大學就業難所做的工作,客觀上說,應急的、短期的考慮多于長期的系統規劃,沒有從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基層工作本身的吸引力來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在產業結構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僅為40%,而服務業是容納大學生最多的產業,這導致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途徑,只有鼓勵大學畢業生到中小企業、農村基層去。如果大學生到基層、中小企業能發揮所長,倒可雙贏,可遺憾的是,基層工作的內涵并沒有提升,大學生們就是到了基層,心中想著的卻是以基層的經歷去報考公務員,離開基層。這就很大程度局限了就業的選擇,讓大家把就業的目標局限在少數領域和行業。因此,要讓公務員報考熱降溫,就需擴大就業的選擇,創造有效的社會需求,這實質是解決就業焦慮的過程。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