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學講義:學習及其神經生物學基礎
來源:網絡 發布時間:2010-10-22
一、什么是聯想學習、種類、特點
聯想式學習是指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刺激所引起的腦內兩個以上的中樞興奮之間,形成的聯結而實現的學習過程。分三種類型:嘗試與錯誤學習、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式條件反射。
是環境條件中哪些變化著的動因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接近性,造成腦內兩個或多個中樞興奮性的同時變化,從而形成腦內中樞的暫時聯系。因此3種學習模式統稱聯想是學習,包含外部動因間的聯結、刺激-反應聯結和腦內中樞間的聯結(暫時聯結)
二、非聯想學習
兩種非聯想式學習模式:習慣化與敏感化。
非聯想式學習是因為行為變化僅由單一模式的刺激重復呈現而引起,與之相應在腦內引起單一感受系統的興奮變化。
什么是程序性學習?其必要的腦中樞位于哪?其經典代表實驗是什么?
無論是聯想式學習還是非聯想式學習,經過多次訓練可以達到非常熟練的程度。這時的學習模式出現了新的特點,短潛伏期的快速反應是一種新的學習模式,其腦機制中最必要的中樞是小腦深部核。在生理心理學研究中,以兔瞬眼條件反射為其典型代表。
認知學習:與經驗式學習不同,高等靈長類和人類的許多學習過程,并不總是建立在重復的個體經驗基礎之上,往往一次性觀察或摹仿就會完成。這種學習模式建立在視覺認知過程的基礎之上,又可稱認知學習。
簡述何為腦的等位論?用什么實驗證明?
1917年,美國學者拉施里著手研究動物聯想式學習的腦定位問題,以尋求一些腦結構在聯想學習中的作用,即腦的機能定位關系。然而,幾十年的研究結果使他得出了相反的結論,即大腦的等位性、整體性機能原則。不論損毀或切除的皮層部位有何不同,只要10%-50%的大腦皮層損壞,動物學習行為就受到影響。其動物學習障礙與損毀皮層部位的大小成正比。損毀50%皮層就使動物完全喪失學習能力。拉施里的研究方法較為簡單,存在許多不足,然而他的腦等位論思想卻延續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