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熱點時評:“京官空降”昭示干部選拔新動向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0-10-2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來自54個中央和國家機關部委的66名干部即將到地方任職鍛煉,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46.5歲,年齡最小的41歲,以中青年干部為主體,幾乎都是各部委的后備力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李源潮日前與交流任職干部集體談話,要求大家深刻認識中央和國家機關干部下基層的政治意義和示范作用,向基層學習,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撲下身子干事業,履職盡責長才干,在艱苦環境中培養堅強的黨性和過硬的作風。
自從中組部將要選派京官到地方任職的消息透出之后,相關報道就倍受網友的關注。如今京官到地方的事情總算是“塵埃落定”,精挑細選的66名干部即將踏上地方任職的“征程”。
縱觀這次“京官空降”,筆者感覺主要三個新亮點:其一是規格高,各部委及中央直屬機構將派出60名司局級干部到地方任職,規模之大、級別之高,確實是很少見的。其二擔任實職,與以往的“交流掛職”擔任虛職不同,空降京官擔任的都是實職,許多都是主持一方工作,擔子重、責任大。其三是雙向交流,按照“進一出一,進去平衡”的原則,去地方一個,就從地方上補充上來一個,中央與地方的干部雙向交流、循環流動,有利于優化干部隊伍整體結構。
據悉,明年中組部有意進一步擴大中央到地方任職的人數。有此看來,選派京官到地方任職不是中組部的“一時沖動”,更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早有準備”,而且還要不斷探索擴大的。此次“京官空降”的新亮點已昭示出中央培養選拔干部的新信號、新動向:更加注重領導干部基層工作經驗的培養,更加注重中央與地方官員的交流互動,更加注重對領導干部實際工作能力、工作經驗、工作魄力的考量。
中央機關的年輕干部最缺乏什么、最需要什么?對此大家早有定論:最需要基層工作經驗。據統計,中央國家機關司局級干部中,來自高校應屆畢業生的高達44.6%,而具有縣鄉基層領導經歷的僅占12.5%.這些干部有明顯不足,主要是缺乏對國情特別是基層實際情況的深入了解,沒有經過艱苦、復雜環境的鍛煉,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不足,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不強。而他們中的一部分同志是中高級干部的重要來源,隨著職務的提升,缺乏基層經歷的缺陷會越發凸顯。“三門”干部過多,相當一批干部經歷單一,已成為當前制約高素質干部隊伍建設的一個突出問題。育路教育網
哪里是培養鍛煉干部的“主陣地”? 是基層一線。哪里是豐富干部基層經驗的“好地方”?還是基層一線。李源潮同志曾經指出,干部到基層培養、干部在基層成長、干部從基層選拔,是我們培養執政骨干的一貫方針。基層工作繁重、任務艱巨,處于政策落實的最前線、矛盾糾紛集中地,最有利于培養鍛煉各級干部的組織協調能力、駕馭復雜局面能力。中組部選派京官到地方任職,充分彰顯了中央對境況領導干部基層工作經歷、基層工作經驗的重視,進一步樹立干部在基層培養、在基層選拔的用人導向。
也許會有人擔心,如果擴大京官到地方任職的比例,會擠占地方指標,對地方干部的晉升可能會帶來不利影響。其實這樣的擔心大可不必。前面已經提到,選派京官到地方任職是“雙向交流”,不僅要把京官派下去,而且還要把地方官選上來,恰恰是為地方干部晉升提供了良機和平臺。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干部晉升的“天花板”現象早已為人所熟知,促進上下級干部相互交流,正是沖破“天花板”的有效途徑。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