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依托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大規模開展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工作;通過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礎配套件和基礎工藝水平;通過加快企業兼并重組和產品更新換代,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努力推進裝備制造業由大到強的轉變。 (二)基本原則。 堅持裝備自主化與重點建設工程相結合。加強政策支持和市場引導,充分利用實施重點建設工程和調整振興重點產業形成的市場需求,加快推進裝備自主化,保障工程需要,帶動產業發展。 堅持自主開發與引進消化吸收相結合。支持企業自主開發新產品,鼓勵開展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引導企業逐步由依賴引進技術向自主創新轉變,大力推進技術產業化。 堅持發展整機與提高基礎配套水平相結合。努力實現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帶動基礎配套產品發展。提高基礎件技術水平,開發特種原材料,扭轉基礎配套產品主要依賴進口的局面。 堅持發展企業集團與扶持專業化企業相結合。支持裝備制造骨干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發展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鼓勵主機生產企業由單機制造為主向系統集成為主轉變,引導專業化零部件生產企業向“專、精、特”方向發展,形成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三)規劃目標。 1.產業實現平穩增長。保持裝備制造業生產經營穩定,增加值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逐步上升,為擴大內需、轉變發展方式、確保國民經濟穩定增長提供保障。 2.市場份額逐步擴大。提高國產裝備質量水平,擴大國內市場,國產裝備國內市場滿足率穩定在70%左右,鞏固出口產品競爭優勢,穩定出口市場。 3.重大裝備研制取得突破。全面提高重大裝備技術水平,滿足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和重點產業調整振興需要,百萬千瓦級核電設備、新能源發電設備、高速動車組、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等一批重大裝備實現自主化。 4.基礎配套水平提高。基礎件制造水平得到提高,通用零部件基本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關鍵自動化測控部件填補國內空白,特種原材料實現重點突破。 5.組織結構優化升級。形成若干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工貿一體化大型企業集團,形成一批參與國際分工的“專、精、特”專業化零部件生產企業。 6.增長方式明顯轉變。生產組織方式和重要生產工藝得到改進,現代制造服務業得到發展,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顯著降低,勞動生產率顯著提高,大型企業集團的現代制造服務收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20%以上。 |
環境影響評價師輔導科目 |
主講老師 |
精講班 |
考題預測班 |
報名 |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
周建勛 |
40 |
![]() |
10 |
![]() |
||
丁淑杰 |
![]() |
10 |
![]() |
|||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 | 丁淑杰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 | 馮老師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師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環評師相關法律法規輔導:裝備制造業知識點(1)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