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喝:堅決遏制大學生村官報考加分泛濫之勢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發布時間:2010-09-1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摘要:加分項目雖不能“一刀切”式地取消,但還是應當盡可能地精簡,壓縮各方尋租的空間。
最近,一些地方取消大學生村官報考公務員加分,代之以定向錄取,引發社會普遍關注,也引起了人們對加分政策的討論。
毋庸諱言,目前各種招錄考試中,加分項目名目繁多,已呈泛濫之勢。如何確保考試的公正性、嚴肅性,成為不得不深入思考的問題。
考試的目的是什么?是以相對統一的標準甄別參考者的能力和資質。這個“相對統一的標準”降低了甄別的成本、提高了甄別的效率,也不可避免地犧牲了對人才的精細化考察。同時,在強調“整體公平”的前提下,它可能犧牲了對特殊群體的公平。
“加分”政策正是為彌補考試制度的這些缺陷而設置的。目前享受加分政策的大致有三類人:一是對社會有特殊貢獻的人,如大學生村官,支教、支醫的志愿者,烈士子女等。在這里,加分是一種獎勵的手段。二是有特殊專長的人,如文體特長生。在這里,加分是對文化考試的補充。三是有特定身份的人,主要指少數民族考生。在這里,加分是考慮到這些考生所在的地區經濟、教育基礎比較薄弱,給予一定的加分,有利于實現事實上的“起點公平”。
如此不厭其煩地對以上內容加以羅列,是想說明,加分是對統一考試的制度性完善,其最終目的是實現最大限度的公平。正因如此,加分本身必須是嚴肅可控的,決不可隨意性太強,這樣才能確保其初衷不在執行過程中走樣。同時,它還應該是易于監督的,如果“在某級期刊上發表論文”之類的情形都可加分,核查成本就勢必顯著提高,以致喧賓奪主,傷及“統一考試”的整體公平。
總體來看,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加分項目雖不能“一刀切”式地取消,但還是應當盡可能地精簡,從而壓縮各方尋租的空間。在保留部分加分項目的基礎上,相關部門還應該完善監督機制,加大對造假者的懲罰力度。
合理制訂加分政策,加強相關監督懲戒,不斷改進招錄方式,從理論上說起來相對容易;而在實踐中執行起來,需要有一個不斷摸索和完善的過程。目前有些地方出臺政策,要求今后大學生村官報考公務員不再享受加分政策,代之以報考定向考錄的職位的做法,其實就是一種招錄方式的改進。定向錄取取代加分政策,其積極意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相關職位定向錄取有基層工作經歷的大學生,技能與崗位更為匹配;二是實施定向錄取后,大學生村官錄取為公務員的比例實際上有所提高,更好地照顧了他們的利益;三是把受到照顧的大學生村官與其他考生進行了“隔離”,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與“裸分”考生正面搶飯碗的現象。這種探索和改進無疑是積極的。如能進一步照顧到一部分過渡人員的問題,既履行過往政策所作的承諾,又有效克服其所產生的弊端,相信一定會得到廣大考生的理解和支持。
總之,高考也好,公務員考試也罷,考試制度的公平關系到千萬人的命運,關系到人才的合理配置和使用,關系到社會穩定的大局。有效清理考試制度的各種漏洞,遏制加分泛濫之勢,確實到了非抓不可的時候。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