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健康心理學:心身關系簡史

來源:網絡 發布時間:2010-08-18

  研究心和身的性質及其相互關系的心理學基本理論問題。具體說來,是關于心理的實質是什么,心和身在本質上是一樣的東西還是兩種完全對立的東西的問題。其關鍵是如何看待心理的實質。心身問題是心理學、精神病學、心身醫學、神經科學及哲學等學科共同關心的問題。從心理學來講,心身問題可表現為心腦問題、心理與生理的關系問題或心理活動與高級神經活動的關系問題等形式。
  研究簡史
  文物遺跡及現代世界上原始社會部族的有關資料表明,原始人早就可能相信人的軀體在活著的時候為靈魂所占據,軀體死后靈魂就離開了。約在2000多年前,中國的墨子也有人死為鬼之說。但荀子卻提出了唯物一元論的“形具而神生”的心身觀。這一科學的看法經南朝范縝在《神滅論》中以“形質神用”的觀點進一步闡明后,達到完善地步。在中國心理學思想史中雖也出現過一些非唯物一元論的形神觀,但總的說來不占主導地位。而西方思想史中的心身觀則有頗不相同的境況。古希臘時盡管有像德謨克利特那樣持“嚴格”唯物論立場的學者,但他與中國古代不少思想家一樣把心(靈魂)看作像軀體一樣,是物質的東西。盡管亞里士多德有關于身為靈魂之形的論述,但他并未一貫堅持這一論點,而且在當時影響也不大。相反,其師柏拉圖的二元論由于受到基督教的支持而一直有巨大影響。至今柏拉圖的這一論點在西方心身關系學說中仍留下明顯的烙印。17~19世紀,隨著產業革命的爆發,西方出現了種種機械唯物論的、唯心論的和二元論的心身關系理論,其中R.笛卡爾的二元論起有重大影響。到20世紀前半期,西方心理學受到行為論的較普遍、強烈而持久的影響,除把情緒作為本能而與行為相互聯系外,基本摒棄了對心理、意識的研究,從而也基本上拋棄了心身問題的探討。在生理學方面,由于對自主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研究的進展,促使在生理心理學領域內開展了如W.B.坎農等有關情緒與軀體生理變化的大量研究(這里也有W.詹姆斯的情緒學說的影響),且將其研究成果應用于醫學實踐,引起了心身醫學的形成與發展。這是20世紀前半期心身問題研究的一個重要特點。50年代后,一則由于認知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等的發展,行為主義心理學趨于衰落,而意識心理學的研究又開始復蘇,二則由于在神經科學中對腦干網狀結構、割裂腦、腦損傷、微電極技術及心理藥物學等的研究與進展,心身問題遂逐漸集中于腦與意識關系的研究上。有關學者曾提出種種關于腦與意識的假說并召開一系列有關的國際性學術會議,取得較顯著的成就。在蘇聯,自19世紀后期以來對心腦關系問題的研究已作出突出的貢獻,這是一條沿著И.□.謝切諾夫和И.П.巴甫洛夫的研究路線所取得的成就。謝切諾夫首先提出了關于心理為大腦反射的概念,巴甫洛夫以信號刺激與強化發展了笛卡爾關于反射弧的概念,大大克服了這一概念的機械性。20世紀30年代后,П.К.阿諾欣又以超前反映及反饋為特點的功能系統理論發展了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60年代后,А.Р.魯利亞又發展了阿諾欣的功能系統理論。
  重要理論觀點 自中世紀以來曾出現過幾種較有系統和影響的心身關系理論。
  西方幾種有代表性的心身關系理論 ①中性一元論:認為心和身是某種中性東西的兩個方面或屬性。其中E.馬赫的經驗批判論是對西方心理學中心身關系理論具有最大影響的一種中性一元論。這是把經驗作為統一心和身的中性東西的一種主觀唯心論。如詹姆斯的激進經驗論認為,在人的認識范圍內,世界一切東西,如心和身,均由經驗所構成,而經驗的一個片段(如身)只有在它和別的經驗片段(如心理)的關系中才能顯示其特性。W.馮特的心身關系理論雖常表現為平行論的二元論特點,但其關于兩類經驗同一性質的看法則同樣屬于馬赫經驗批判論的范疇。中性一元論表面為克服心身二元論,實則是把身統一于心的唯心一元論;②心身交互作用論:認為心與身為兩種本質上不同的獨立實體但彼此可以相互作用的理論。這是一種較早的典型的心身二元論,在西方最流行;③心身平行論:認為心身為兩種各不相干的實體依同一步調而協同活動,也是一種典型的心身二元論;④心身同形論:格式塔心理學認為知覺的形式與產生它的神經興奮的形式相應,故此論可視為心身平行論的一個變式;⑤副現象論:認為心理現象只是由物理過程所產生的不起作用的副現象或副產品。這也是一種變相的心身二元論;⑥心身等同論:認為心等同于身、心理等同于生理的一種二元論的心身觀。由此可見,在西方心身關系理論中,除明顯的唯心論和典型的心身二元論外,其余幾種論點似乎都以不同形式企圖克服二元論,但終因受傳統的心身二元論影響較深,其實質仍為心身二元論的不同表現形式。
  20世紀中葉后,由于腦科學和心理學的發展,并由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心身問題上的正確觀點,逐漸出現了一些朝唯物一元論方向發展的心身理論。   基本概況
  健康心理學是運用心理學知識和技術探討和解決有關保持或促進人類健康、預防和治療軀體疾病的心理學分支。它主要研究心理學在矯正影響人類健康或導致疾病的某心理學圖些不良行為,尤其是在預防不良行為與各種疾病發生中所應發揮的特殊功能;探求運用心理學知識改進醫療與護理制度,建立合理的保健措施,節省醫療保健費用和減少社會損失的途徑,以及對有關的衛生決策提出建議。在一定意義上說,它是心理學與預防醫學相結合的產物。
  健康心理學與臨床心理學的一個主要區別在于,前者的中心任務是探討有關軀體疾病的心理學問題,著力于人類健康的維護,而不是疾病的治療。在這一點上,健康心理學同中國傳統醫學所強調的“不治已病,治未病”和“防病于未然”的主張有相通之處。
  發展過程
  健康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形成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并首先受到預防醫學界的重視。它是在醫學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化的形勢下出現的。美國從節約醫療保健經費開支與降低發病率的目的出發,率先開始了對健康心理學的研究。
  1976年,美國心理學會討論了心理學在人類健康中的重要作用,除了強調心理學在心理衛生中的作用外,還指出心理學應當研究有損人類健康或導致疾患的心理與社會行為因素,探討預防和矯正不良行為以及幫助人們學會應付心理社會的緊張刺激。隨后,成立了一個由心理學家組成的健康研究小組,并在此基礎上,于1978年8月正式成立了健康心理學分支,成為美國心理學會心理學圖的第38分支,并創辦了《健康心理學》和《行為醫學雜志》。Joseph Matarazzo(1982)是該分會的第一任會長,他提出了健康心理學的4項目標:第一,保持并促進健康水平;第二,預防并治療疾病;第三,鑒別病因以及健康與疾病和相關功能障礙之間的相互關聯;第四,分析并改善醫療保障體系和健康政策。 由于健康心理學的研究及其工作實踐與人類健康的各種問題緊密相聯,甚至直接關系到社會的進步與個人的幸福,所以它在建立后的短短幾年里就獲得了迅速的發展。如今在歐洲不僅已成立歐洲健康心理學會,比利時、聯邦德國、英國、荷蘭等許多國家也都建立了為數很多的國立健康心理學機構。近年來,澳大利亞政府和聯邦政府直接提供研究資金開展健康行為和健康教育的工作。在南美和北美各國已制定出公眾健康法規。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已制定出有關計劃。
  主要宗旨
  健康心理學是在行為醫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主要任務是使心理學在行為醫學和預防醫學中發揮作用。它在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綜合運用了行為理論、程序學習、行為健康和條件反射的原理。它在疾病的防治、不良行為的矯正、生理功能障礙的康復、意外事故的減少、精神緊張的緩解,以及運動鍛煉與健康教育的普及等方面,都獲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也對降低許多心身疾病,如對降低心血管病和癌癥的發病率等起了重要作用。
  在預防與心理行為因素關系密切的心血管疾病方面,健康心理學心理學圖著重探討行為模式引起冠心病的機制以及矯正的方法。它綜合運用了心理學、醫學、社會學、教育學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提出了積極的預防心臟病的措施,例如,提供有關禁煙、戒酒、限制高鹽與高脂飲食的咨詢建議,提倡采用科學方法進行增強體質的鍛煉,主張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和養成良好習慣,并強調個人對自己健康的責任心,培養自我保健等等。統計表明,這些措施的實行使心臟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顯著降低。 實踐表明,健康心理學在與相關學科的協同合作的過程中,已經并將會越來越顯示出其造福人類的重要作用。在美國,通過健康心理學家與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青少年吸煙者的比率已明顯下降,成人的吸煙率比20年前下降了12%,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因吸煙致病致死的這一尖銳社會問題。
  分類
  教育心理學
  * 學習心理
  ** 學習理論:聯想反射理論,聯結理論,認知理論,聯結-認知理論,學習的活動理論等。
  ** 學習的信息加工模型
  ** 學習模型
  ** 學習分類學說
  ** 學習準備
  ** 學習動機
  ** 學習定勢
  ** 學習的強化
  ** 學習測量與評定
  ** 學習遷移:經驗泛化說,分析概括說,相同要素說等。
  ** 學習的方式方法:發現學習,接受學習,指導學習,掌握學習,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整體學習和部分學習,集中學習和分散學習,學習競賽,潛伏學習,過度學習等。
  ** 學習差異
  ** 羅森塔爾效應
  ** 皮格馬利翁效應
  ** 學習的心理衛生
  * 學科教學心理學:語文教學心理學,數學教學心理學,外語教學心理學,自然學科教學心理學,社會學科教學心理學等。
  * 教育工藝學:視聽教學,程序教學,機器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自學輔導等。
  * 智育心理學:知識掌握,智力技能,操作技能,能力心理學圖差異等。
  * 德育心理學:品德,品德結構,品德形成,品德發展理論,品德差異等。
  * 體育心理學
  * 美育心理學
  * 教師心理
  醫學心理學
  * 意識障礙
  * 睡眠障礙
  * 夢游癥
  * 感覺障礙
  * 知覺障礙:錯覺,幻覺等。
  * 注意障礙
  * 記憶障礙:遺忘癥,錯構癥和虛構癥,似曾相識癥和舊事如新癥等。
  * 智力障礙:智力落后,癡呆等。
  * 情感障礙:焦慮
  * 意志障礙
  * 思維障礙:違拗癥,妄想等。
  * 強迫狀態
  * 言語和語言障礙:口吃,緘默癥,失語癥等。
  * 人格障礙:精神病態
  * 性行為異常:同性戀
  * 心理防御機制
  * 緊張狀態
  * 心理治療:暗示療法,精神分析療法,格式塔療法,行為療法,系統脫敏法,厭惡療法,代幣獎勵,生物反饋,催眠療法,氣功療法等。
  康復心理學
  * 心理衛生:心理咨詢,兒童期心理衛生,青年期心理衛生,成年期心理衛生,老年期心理衛生,群體心理衛生等。
  * 健康心理學
  * 變態心理學
  * 病理心理學
  * 心理生理醫學
  * 心身醫學
  * 護理心理學
  * 臨床神經心理學
  * 針刺鎮痛的心理學研究
  * 缺陷心理學:盲人心理學,聾啞心理學等。

糾錯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心理咨詢師考試輔導資料

心理咨詢師考試輔導課程報名入口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中文乱码精品视频在线 | 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制服丝袜自拍中文字幕 | 在线理论三级午夜电影 | 午夜福利小视频免费国产 | 亚洲中文成人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