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公務員面試熱點:駐京辦的去與留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10-07-13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事件回放】
2009年1月21日,濰坊在全國率先撤銷11家駐外辦事處,引起各界關注。1月28日,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給出了明確的時間表,“7月19日前,全國至少146家地方政府職能部門駐京辦和436家縣級政府駐京辦必須撤銷,且不得變換形式存在”。也就是說,這相當于給縣級政府駐京辦下達了“死亡通知單”。然而,隨著半年大限倒數計時啟動,撤留博弈實際上才剛剛開始。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北京(包括合法設立以及非合法設立的),副省級以上單位的駐京辦有52家,市級單位520家,縣級單位5000余家。如果加上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及各類開發區管委會設的聯絡處(或辦事處)、各種協會、國有企業和大學的聯絡處,各種駐京機構則超過1萬家。除了地市級以上政府設立的駐京機構得以保留之外,其余的均在撤銷之列。無疑,四年來曾被圈內人士稱為“搞不動的東西”終于要被“強拆”,牽涉甚廣。留還是撤,眾多駐京辦主任心中七上八下。而坊間對于駐京辦命運的何去何從,同樣眾說紛紜。有人說駐京辦就此撤銷,有人說駐京辦自此將轉戰天津、廊坊等近京地區。
【標簽】政治
【觀點概覽】圍繞駐京辦的去與留問題展開的,各大主流媒體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評論,華圖教育摘取代表性的精華之見,對事件作原因、利弊、影響分析,最后進行對策表態,以助考生全面吸收各種觀點,從根本上解決考生無觀點或者“立場”站錯的情況。
評論一:需要那么多駐京辦嗎?
在信息技術相對落后,通訊手段不豐富的年代,設置駐京辦尚可以理解,但是如今信息和通訊技術愈發便捷,為什么駐京辦不見減少,反而越來越多呢?而且,駐京辦不僅在數量上倍增,其權力級別也從省遍及到縣,其機構類型也從政府、部門擴展到協會、大學和企業。可以說,在我國,駐京辦已不單純是一個因事而設的派出機構,它還集中反映出一種特殊的權力生態乃至社會生態。【現象分析】
平心而論,駐京辦的存與廢是一個極其復雜、牽扯甚深的問題,對它的改革并不比其他領域的改革來得容易。從關系上來說,駐京辦涉及中央與地方關系、中央部門之間關系以及預算內和預算外的關系;從職能上來說,駐京辦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駐京辦,除了承擔交流聯絡、招商引資、流動黨員管理以及為地方來京人員提供服務等職能外,也承擔著截訪、爭錢爭項目等任務。【駐京辦的職能分析】
我們認為,一種維系于駐京辦的國家或地方治理結構,既不正常,也不健康,潛伏著很多危險。倘若權力和資源并非過分集中,權力受到有效制約,責權利合理分配,社會各領域和事務不被行政權力所侵蝕,在這樣一種治理狀態中,其實并不需要那么多的駐京辦。【結論觀點】
(2010-01-25 新華網)
評論二:駐京辦只是腐敗的孵化器
駐京辦一般有兩大職能,一是“跑部錢進”,通過跑部委,經過一番運作,要來項目和經費。二是接待來京地方官員,向地方要員提供各種服務和便利。【職能分析】有人總結道:駐京辦要“事事以領導滿意為宗旨,事事以招商引資為取舍,事事以項目服務為目標。”
對駐京辦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對保留下來的駐京辦,要強化監督,促使駐京辦進行職能轉變,強化服務功能;二是強化部委項目審批過程的透明度,擴大監督,保證權力運作公開透明。不過,如果不從體制根源找出癥結,即便撤銷了駐京辦,還有其他辦。【提出對策】換言之,類似駐京辦的機構會披著其他馬甲暗流洶涌,甚至冠冕堂皇地走上桌面。【表明態度】
(2010-01-25 京華時報)
評論三:撤銷的“駐京辦”會否曲線生存?
主管部門撤銷縣級政府駐京辦,是一項具有魄力的舉措。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手中的審批權和資金劃撥權就如同一根“指揮棒”,只要它們一日還能不規范地、以個人意志的形式存在,那么,其指揮力量就是強大的,就會吸引在磁場內的所有人不約而同地“眾星拱月”。
“跑部錢進”是針對駐京辦最集中的抨擊,此外,其內部的責權不清,以及監督管理體制不健全,甚至被稱為“腐敗的橋頭堡”。此番中央層面決心撤銷一部分駐京辦,反腐敗成為最直接的落腳點,也給了民間聲音一個說法。【觀點一】然而,與民間對撤銷駐京辦、打擊腐敗的呼聲形成對比,各大小駐京辦紛紛喊冤,認為“光接訪這塊,為首都的穩定就作了很大的貢獻”。事實上,縣級各種形式的駐京機構,近些年來一個主要的工作是維穩。于是,原來意圖的反腐以及駐京辦確實承擔的維穩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形影不離。
(2010-01-10 新華網)
評論四:怎么看待駐京辦的是與非
客觀地說,駐京辦是中國特殊國情的產物。【客觀存在】從國情出發,很難全盤否定它的積極作用。求發展心切的地方官員進京爭取項目,得到中央各部門對當地發展的支持無可厚非。進京不能兩眼一抹黑,有個作為聯系點的駐京辦,自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這個角度說,駐京辦是為地方發展爭取項目資金,確實不可或缺。
但世上的事情總是有利即有弊。駐京辦在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為一些人員往來提供與公務少關系、沒關系的各種服務招待便利,揮霍浪費滋生腐敗也時有發生。【負面影響】
興利除弊、趨利避害固然好,但很多時候只是一種理想化的期待。其實利弊相互依托糾纏在一起,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把利換個角度看,就變成了弊,反之亦然。
像駐京辦這樣的事情和問題,現實中還有很多很多。找出一些弊端,抨擊一番很容易做到,難的是分析找到產生問題的真正原因,并想出消除根源、徹底解決的治本之策。【構想措施】否則,撤掉一個駐京辦,很快就會有一個新的機構,用一種新的方式承擔起原來駐京辦的職能,發揮其原有的作用。畢竟,只要有合理性,存在就一定不會消失。
(2009-04-18 新華網評)
評論五:撤銷駐京辦杜絕“跑部錢進”
改革開放以來,各地駐京辦在加強地區協作、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著機構設置過濫、公務接待不規范、監管不到位的種種問題。針對駐京辦存在的問題,此次主管部門撤銷數千駐京辦,對于規范駐京辦工作,預防腐敗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辯證分析】
一直以來,關于駐京辦的具體數量并沒有一個翔實的調查統計,關于駐京辦的成本開支,則更是一筆糊涂賬,財政預算里并不顯示駐京辦開支,審計公告里也沒有專門審計。正因如此,強制撤銷各種政府部門以及縣級政府駐京辦當屬為公眾樂見的一大快事。只不過,在強制撤銷的快意之外,駐京辦問題顯然遠非一撤了之那么簡單。事實上,自上而下的強制撤銷雖然能割掉作為機構的駐京辦,而難以割掉亂象本質的“駐京辦需求”,如果根本性問題不能解決,它還會以各種形式隱性存在。
所謂根本性的問題,可從兩個層面探討:一是為什么要設置駐京辦,二是為什么能設置駐京辦。為什么要,是因為存在著“跑部錢進”、拜門升官、來人接待、截訪維穩等;為什么能,是因為地方財政預算軟約束和財政監管無效力,財政預算既無需向社會公開,駐京辦開支更隱匿在其他開支名目之下。【原因分析】
撤銷數千家駐京辦無疑是規范權力、遏制腐敗的一大進步,同時,也要對駐京辦經費來源和具體開支情況進行專門審計,將審計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并在今后的財政預算編制過程中做出有針對性的約束和規范。【表態與對策】這樣,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徹底杜絕“跑部錢進”的權力尋租。
(2010-01-25 新華網評)
評論六:網民普遍支持撤銷“駐京辦”積極為防治腐敗建言
駐京辦會不會“明亡實存”?“好不容易形成的人脈關系,誰忍心一下子全扔了?地方政府有的是方法‘換湯不換藥’,能照樣與各位京官熱絡往來。【提出疑問】比如化整為零,把駐京辦分拆成幾個公司,以公司的形式存在,職能不變;或者化零為整,把所有縣級以下的駐京辦人員整編進市級以上的駐京辦里面,資源整合,便于集中優勢兵力干‘大事’。近年來一些地方為了招商,在各地設立了招商辦,其作用與駐京辦差不多,撤銷駐京辦以后,一些地方政府完全可以打著招商的旗號,設立招商辦,繼續履行駐京辦的職能,這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只要‘跑部進京’還有市場,駐京辦就會以各種方式潛伏下來。”
真正遏制“跑部錢進”還得靠行政體制改革。【提出對策】“諸多有效資源都集中于中央政府和各大部委之手,自然會引起地方政府努力尋求‘終南捷徑’,地方要發展,該批的還得批,該辦的還得辦,該跑的又怎能不跑?在反腐敗斗爭中,若不從根本上轉變政府職能,無論撤消多少‘駐京辦’,都無益于遏制腐敗的泛濫。”也有網民提出,“中央在轉移支付資金的分配過程中,掌握項目和資金的官員有著過大的自由裁量權,為‘跑部錢進’,留下大的空子。各地能拿到多少資源,往往取決于當地駐京辦的‘公關’水平。比撤銷駐京辦更緊迫的是改革有關體制,比如轉移支付的財政資金撥付體制,減少人為的“活動空間”。往深處看,還要改革目前不合理的稅收結構,讓‘跑部錢進’沒有市場。”“在財政轉移支付方法上進行改革,即中央每年列出財政轉移支付的總數。由各省統一上報需求,由國務院組成一個財政轉移支付領導小組負責平衡。然后在媒體上進行公示。”
合理引導勝于“一刀切”。“駐京辦作為擁有先天優勢的派駐機構,不是沒事做,而是該做的不做。民工欠薪、勞工保護、流浪人群管理、招商引資、文化推廣、勞務輸出等社會問題都亟需建立完善、高效的機制和平臺,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都需要專門的機構去管理維護。與其簡單粗暴地取締駐京辦不如助其實現角色和職能的轉變,如果他們能成為勤勤懇懇做實事的社會工作者,一切問題都會是另外一個答案。”【表明態度】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