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模擬試卷(六)相關素材
來源:網絡 發布時間:2010-06-2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相關素材鏈接
一、教育支出的地區結構現狀
我國的教育支出從投資區域結構來看,分布很不平衡。東部地區教育支出要比中西部地區高得多,東部、中部、西部教育投資呈遞減的梯級分布,且梯次差距日益增大。西部地區三級教育無論是教育總經費分配結構,還是預算內教育經費分配結構都與全國有明顯的差異,以上差異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西部地區人口居住分散,初等教育辦學達不到一定的規模,初等教育成本高而引起的。這是由我國地方政府承擔起教育投資的主要責任,而全國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以及與之相應的財政收入存在重大差異造成的。東部地區由于經濟發達,財政對教育投入比較多,同時經費的其他來源也比較充裕。對于經濟相對落后的西部來說,教育經費對財政的依賴性很大,而偏偏財政收入增長緩慢或原本就已處于入不敷出困境,使得經費嚴重短缺,這樣又進一步加大了地區間教育投入的差距,加大了東西部經濟水平、社會發展水平差距。
二、解決西部貧困地區教育問題的方案(1)千方百計籌措西部地區的初等教育經費。西部地區教育投資分配結構中,初等教育明顯偏低,這不但影響了西部地區初等教育的發展,從長遠目標考慮,最終還會影響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因此,從現在開始,除了西部地區自身努力以外,還需要國家和發達地區提供物質上和智力上的援助,千方百計為西部地區籌措初等教育經費。如,可在全國廣泛開展“對口扶貧支教工程”,即在東、中部地區及西部地區的大中城市選擇條件較好的學校對口支援西部貧困地區的中、小學;設立西部地區教育發展基金,有償使用,滾動使用;根據西部地區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現狀和當地群眾的承受能力,有差別地適當提高義務教育階段的雜費標準和非義務教育的學費標準等。
(2)在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安排上,應加大對西部地區教育投資力度。鑒于目前西部地區人才結構明顯存在兩極的弱勢,即頂尖的人才少;農村貧困人口中未接受完基礎教育的人口數量相對較多。在教育經費支出的優先順序上,應把保證實施初等教育放在第一步,同時適當兼顧高等教育。因為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兩者的作用、地位都不相同。初等教育具有純粹公共產品的特征,而政府的職能首先是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所以在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上,理應把初等教育放在第一位,義不容辭地抓好“九年義務教育”。而高等教育在社會成員個人擇業和人生設計上具有明顯的“發展投資”特征,其經費來源除國家財政外,還應由直接受教育者繳納一部分學費。
(3)改革現有的義務教育投資體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關于我國義務教育的投入調查研究表明,我國目前義務教育投入的78%左右由鄉鎮負擔,9%左右由縣財政負擔,11%左右由省、地負擔,中央財政負擔甚少。而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緩慢,地方鄉鎮財政十分緊張,無力負擔初等教育所需要的巨額費用。于是拖欠教師工資、濫集資、亂收費等現象比比皆是,嚴重影響了初等教育的教學質量,制約了初等教育的發展。因此,改革現有的義務教育投資體制,加大西部貧困地區縣級以上財政對初等義務教育的撥款比例,是解決西部地區初等教育經費不足問題的根本性策略。
(4)制定合理的教育投資政策。教育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國都不同程度上把教育作為社會發展的目標,又把教育作為經濟發展的工具。對教育的期望形成教育政策,教育政策又引導著教育投資。因此,建立與西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教育規劃,制定合理的教育投資政策是建立合理的教育投資分配結構的必要前提。
(5)提高初等教育的辦學效率,使有限的教育資源發揮盡可能大的效用。從目前西部地區預算內教育經費在三級教育間的分配結構來看,初等教育經費占的比重最大,為42.08%。但與此同時,在西部廣大農村地區卻存在著大量未接受完基礎教育的人口。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西部地區農村居民居住分散,村村辦學校,規模不大,有限的教育資源投入分散程度太大,難以發揮規模效益。因此,西部地區的縣級教育行政機關要統籌規劃,合理調整中、小學學校的辦學規模和布局,優化教育資源的配置,減少不必要的教育資源浪費。
(6)減少教育經費分配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增強科學性和合理性。由于種種歷史的、現實的原因,在我國,各級教育經費的分配往往沿襲歷史的數據,很少考慮歷史承襲是否科學,特別是地方政府在各級教育經費的分配上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各級教育經費配置比例嚴重不平衡,導致了各級教育發展的不平衡。因此,以科學的方式、方法確定教育投資分配結構是非常必要而有意義的。具體應根據教育投資分配結構與其影響因素之間的互聯關系,先確定一個科學合理的教育投資分配結構模式,然后,依據所確定的教育投資分配結構模式,結合西部地區的實際情況,確定相應的教育投資分配結構。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