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之和諧社會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10-05-1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背景鏈接】
2004年9月1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正式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概念。此后,“和諧社會”便常作為這一概念的縮略語。2005年以來,中國共產黨提出將“和諧社會”作為執政的戰略任務,“和諧”的概念要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的價值取向。
【標準表述】
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是從人們的政治關系、經濟關系、思想道德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社會的動力機制和整合機制等諸多方面對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或本質規定所作的闡釋。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與法治的社會。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處理人們的政治關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方面,總的來說,就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相結合,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改革、發展、穩定從政治上、法律上提供保障,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公平正義的社會。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是指在解決社會個體之間、群體之間以及個體與群體、個體與社會之間的利益關系時,體現一種公正、正義的原則和精神。社會公平是人類自古及今的不懈追求,是衡量社會是否和諧的一個重要尺度,是評價制度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尺度。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誠信友愛的社會。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在全社會提倡互幫互助和誠實守信,形成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的良好局面。在全社會形成誠實守信的風氣,一方面要加強道德教育,增強人民的誠信意識和觀念,同時也要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使誠實守信者得到社會的褒獎和好處,使失信者遭到社會的鄙棄,受到應有的懲罰。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充滿活力的社會。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和全社會全民族的積極性創造性,對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始終是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安定有序的社會。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當是社會管理體制不斷創新和健全的社會。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要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轉變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走生產發展、經濟繁榮、生活富裕、環境優化、生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