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國家公務員招聘要求政治面貌系歧視

來源:網絡發(fā)布時間:2010-04-2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公務員輔導咨詢

匯集公務員培訓權威機構,權威解答公務員考試相關問題

zaixuanzixun

  4月7日,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所發(fā)布《國家公務員招考中的就業(yè)歧視狀況調查》。調查認為,公務員招錄中的部門以“政治面貌”取人現象,應認定為是就業(yè)歧視。

  公務員招錄取消“政治面貌”門檻?

  (在招錄公務員時)人大機關作為國家權力機關及其職能部門,不應該要求中共黨員或共青團員。但是,全國人大機關辦公廳離退休干部局主任科員以下崗位,(招錄公務員)負責組織離退休干部理論學習和各項活動,卻要求中共黨員。

  群眾性組織并非黨的機關,也不應該要求中共黨員,但是,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辦公室秘書崗,要求中共黨員;全國總工會、全國工商聯、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等要求中共黨員或中共黨員優(yōu)先。

  在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所4月7日發(fā)布的《國家公務員招考中的就業(yè)歧視狀況調查》看來,公務員招錄如此以“貌”取人,應當認定為是歧視。

  政治面貌這一關是江西某大學應屆畢業(yè)生李穎難以跨越的門檻。她告訴記者,去年她報考公務員時就發(fā)現,不少職位赫然寫著只招收“中共黨員”,心中不免有點困惑:既非黨務系統(tǒng),為何非黨員不要?

  而因為她所學專業(yè)比較偏,當年可供她報考的職位居然只有一個,且這個職位報考人數達幾千人,其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有機構做過統(tǒng)計,在專業(yè)、性別、年齡、基層工作經驗等信息完全相同的情形下,政治面貌為中共黨員的考生,可以報考的中央機關職位有1400個,而政治面貌為非黨團員,卻只能報考600多個。即是說,僅僅因為政治面貌不是黨員,考生在報考時,可選擇余地就少了一半。

  政治面貌歧視

  公務員招錄時,以“貌”取人的比例究竟有多大?《國家公務員招考中的就業(yè)歧視狀況調查》給出了答案。該調查對1.6萬多名公務員招考職位進行了詳細的統(tǒng)計分析。

  調查項目負責人、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小楠向記者介紹,在中央機關公務員招聘中,政治面貌歧視比重排名第三位(僅低于健康、年齡歧視)。其中,中央國家行政機關和國務院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yè)單位中,政治面貌歧視最為突出,在這兩類單位的所有招錄職位里,約有59.63%的職位存在政治面貌歧視。不過,在做調查時,他們并沒有把這59.63%的職位數都認定為歧視,相反,他們排除了一些部門,包括中共中央國家機關、中共各級黨委、國家機關中的機要部門以及少數黨派黨委會要求本黨成員或者無黨派人士。

  在統(tǒng)計數據里,認定為以“貌”取人的歧視,只限于一般國家機關。但是即便如此,在他們統(tǒng)計到的所有職位里,存在政治面貌歧視的職位,依舊占到 21.69%。

  相比之下,地方公務員招聘中的政治面貌歧視比重,就明顯很低。根據調查數據,地方公務員招錄中存在政治面貌歧視的職位數,僅占到總職位數的5.98%。其中,黑龍江省為1.13%,浙江省為0.19%,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則沒有發(fā)現政治面貌歧視。

  不過,北京市是一個例外。劉小楠發(fā)現,北京市公務員招考中,政治面貌歧視占職位總數的比例,竟高達29.8%。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同為司法機關,在2010年公務員招錄公告里,最高檢全部要求新增公務員為中共黨員,而最高法院則干脆沒有黨員要求。

  由“中共黨員”改為“不限”

  記者了解到,在歷年公務員招考時,究竟該不該限制考生的政治面貌,多大程度上限制考生的政治面貌,一直存有爭議。

  去年兩會時,全國人大代表、陜西師范大學教授屈雅君建議,公務員招考應取消“政治面貌”硬性規(guī)定。

  她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并未規(guī)定某些崗位必須具有中共黨員或團員身份,也未規(guī)定中共黨員優(yōu)先錄用。因此,許多崗位招考時的做法,對不具備黨員、團員身份的應考者來說,有失公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十一條對公務員條件的描述確實沒有要求政治面貌一說: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年滿十八周歲;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具有良好的品行;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具有符合職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條件。

  而早在2005年,四川省綿陽市一位市民給市長信箱寫了封《關于公務員招考不宜將政治面貌作為門檻的建議》。

  他認為,在公務員招考簡章中,市級機關,尤其是組織、紀檢部門常常將中共正式黨員作為一個硬性指標,這不利于吸納優(yōu)秀人才。“一個人的政治面貌并不代表他的德才情況。黨員隊伍中有敗類,黨外人士中也不乏德才兼?zhèn)渲恕=ㄗh在以后的招考簡章中不再強調政治面貌。”

  在收到信件后,綿陽市人事局對此做了回復。回復稱:組織、紀檢部門在招考中提出了政治面貌要求,那是因為組織、紀檢屬黨的工作部門,其工作人員一般要求中共黨員。我們認為,黨的工作部門由于工作上的需要,在政治面貌上作適當要求,是符合招錄規(guī)定的。除工作部門以外的其他單位,我們一律未作政治面貌硬性規(guī)定。

  這種認識的轉變,在2006年時收到了一些效果。根據新京報報道,2006年10月23日,衛(wèi)生部、水利部、國家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總局、中國文聯、廣西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等十幾個部門發(fā)布了招考職位信息變動的通知,根據通知,學歷要求由“碩士及以上”改為“本科及以上”、政治面貌要求由“中共黨員”改為“不限”。

  然而,時間過去4年,公務員招錄里的政治面貌歧視狀況似乎依舊不容樂觀。

  根據華圖公務員考試培訓機構今年所做的一項調查,在中央黨群機關中,對政治面貌的要求比例,均遠超過半數。2008年時,這一比例甚至達到70%。

  而在中央國家行政機關中,對政治面貌要求甚至超過中央黨群機關。根據2010年招考公告,對政治面貌的要求比例甚至達到了78%。

  不過,能明顯看出,三年來這一比例在下降。在 2010年,比例已經降到不到64%。

  這項調查還發(fā)現,中央國家行政機關直屬機構和派出機構、國務院系統(tǒng)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yè)單位對政治面貌的要求相對比較低。2008年為12%,2009年維持在這一比例,但是,中央國家行政機關直屬機構和派出機構到了2010年,這一比例忽然上升至38%。

  反就業(yè)歧視法缺失

  在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焦洪昌看來,如何改變這種以“貌” 取人的現狀,還在于繼續(xù)探求我國業(yè)務類公務員模式的可行性。

  記者了解到,業(yè)務類公務員是指在政府工作部門中工作的,經過公平的競爭性考試產生的人員,由人事部門進行管理,其產生方法由《公務員法》規(guī)定。

  記者了解到,今年3月25日,業(yè)務類公務員模式探索在深圳公務員系統(tǒng)試點。這一次試點醞釀20年,在全國首推公務員分類管理,行政執(zhí)法、專業(yè)技術類崗位建單獨晉升渠道,待遇與行政級別脫鉤。

  抵觸聲音并不少。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公務員處的歐陽堅是此次改革小組的成員之一,他表示,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識,是分類改革的最大阻力,有人不停地問:“三級執(zhí)法員到底是不是處級干部呢?”

  不過,即便是業(yè)務類公務員探索能讓停留在公務員招考公告里的政治面貌要求逐步減少,在復試階段的各種“潛規(guī)則”、“隱形歧視”也難以甄別。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蔡定劍告訴記者,諸如《勞動法》、《就業(yè)促進法》都對平等就業(yè)做了一些規(guī)定,但是,都太原則化,如何認定就業(yè)歧視,舉證的責任在哪一方,完全沒有規(guī)定,“我國現在亟缺一部反就業(yè)歧視基本法律”。

  記者了解到,近幾年的全國兩會上,不斷有人大代表提出進行反歧視立法的建議。今年全國人大代表楊偉程建議,制定反就業(yè)歧視法最根本的,首先是要明確規(guī)定就業(yè)歧視的概念和種類。

  蔡定劍希望政治面貌歧視能引起人們的更多關注。不過,能否把政治面貌作為一種歧視的概念和種類規(guī)定在法律上,他表示不樂觀,“你和立法者說要反歧視,他們就說就業(yè)形勢差。”(本報記者 楊明)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fā)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全方位公考復習攻略

更多>>

公考交流

進入論壇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五月天天爽天天狠久久久 | 亚洲国产l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99狠狠综合久久 | 色婷婷5月综合久久 | 亚洲欧美无线码中文字母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