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MBA聯考越來越火。在很多人眼中,MBA似乎是一塊“金字招牌”。 但是,顯然MBA并非適合所有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教授認為,一個高中畢業生如果直接學管理,他是學不懂的,容易“走火入魔”,以為他學的那套管理理論能用之四海而皆準。一旦真正到企業里工作,他就會碰釘子。拿到MBA文憑,只能說明對管理學理論知識都懂得了,但是真正到了企業里行不行還很難說。從美國MBA招生與培養情況來看,MBA重點是對已經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員進行再教育,許多MBA專業學生都是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中年人,而且是帶著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來學,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自然能收到較好效果。
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認為:“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企業家,成功的企業家65%~70%的成分是天生的。”中歐國際商學院院長劉吉則認為:“企業家是天生的,教育就是開發他們的天賦。企業家要有高智商、高情商;企業家還要有高膽商,即有膽量,敢于冒險。” 很多商學院也表示,“我們更加看重有豐富管理經驗和管理潛能的人,更愿意培養那些有管理天賦的人。”由此看來,并不是讀MBA就能成為優秀企業家。只有那些具備一定管理天賦的人,才適合讀MBA。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MBA聯考存在“一考定終身”的現象,而且還存在著面試所占比重不大、聯考科目偏多等弊端,不利于有豐富實踐經驗而年齡偏大、工作繁忙的學生備考,卻能使得一些實踐經驗欠缺但分數高的低齡考生如愿以償。有關數據顯示,目前國內MBA學員平均年齡已降至26歲左右。這種“MBA低齡化”現象,意味著考生的缺乏經驗,也使MBA教育“優秀的管理潛質是唯一的入學標準”的原則如同虛設。據一些MBA老師反映,在MBA案例教學中,許多缺乏實踐經驗的“低齡高分”學生明顯跟不上。
那么,究竟什么樣的人才適合讀MBA呢?專家們認為,適合MBA應該是而且也只能是兩類人:一是有一定工作經驗,有管理才能,但急需拓展視野,豐富實戰經驗的人;二是有豐富實踐經驗,有管理才能,需回頭補足理論知識的人。MBA不適合那種沒有實踐經驗,沒有管理才能和只會死記硬背、只會死啃書本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