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一項調查認為,學生選擇商學院時主要看師資,而并非再一味追求名校效應。 日前,在中歐商學院成立15周年的論壇上,零點調查發布了一個有關國內商學院消費調查的中期報告。報告顯示,選擇讀商學院時,名教授的吸引力遠遠大于名校品牌自身。 名教授、名校不矛盾 來自中歐的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名教授都陸續加入其中,而這也是其學員逐年增長的主因之一,尤其是當國外企業都在積極研究中國市場時,中歐學生國際化程度也逐年增高。 新加坡國立大學管理學院上海辦事處主任嚴俊認為,選擇商學院看師資和名校并不矛盾。因為,在全球和區域市場上,大家公認的名校,通常具備了優秀的師資、優秀的學生、優秀的服務等多個條件,名校通過建立健全的體系來保證學術和服務質量,從而帶動學生和學校的發展。因此,師資和名校是相輔相成的。而內地學校,其特殊性在于,由于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會給中國的學校在知名度上帶來一定的溢價效應。事實上,從全球或區域角度看,國內商學院師資仍相對薄弱,這一點從各種排名或者是排名的分項指標上可見端倪。 MBA 高薪光環不再 一些做商學院招生的業內人士認為,學生選MBA看師資是成熟的表現。在內地總有學校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短期訴求,用“畢業高薪、就業出色”、“歐美MBA”等來招募學生。這并不符合MBA教育的宗旨。 盡管來自長江商學院的消息稱,MBA畢業生就業有回暖的跡象,但嚴峻表示,在金融危機中泥沙俱下,很多企業,尤其是一些MBA樂于加入的企業,都在凍結或縮減人員。因此,MBA畢業生要找到過高期望的工作的難度要遠遠高于以前。而學生應走出那種認為讀了商學院畢業后就能找到一份高薪工作的誤區,而應從職業發展的長線上,規劃自己的學習。 也許因為不能奢望高薪,因此MBA在職班的規模都在擴大,無論如何動輒10萬元的學費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仍是個不小的挑戰。何況包括北大、清華在內的多個商學院MBA學費都已證實明年要漲價。 據了解,剛結束的考研報名,MBA專業報考人數較今年增了2000多人。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一個MBA學子的創業路程 |
|
閱讀下一篇:MBA排名竟能與核子武器同樣令人恐懼 |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