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位于中國北部邊疆,西北緊鄰蒙古和俄羅斯。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居全國第3位,僅次" />

內蒙古公務員公共基礎知識:內蒙古區情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09-09-2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公務員輔導咨詢

匯集公務員培訓權威機構,權威解答公務員考試相關問題

zaixuanzixun
  四、資源寶藏
  在內蒙古遼闊富饒的土地上,有茂密的森林、豐美的草場、肥沃的農田、廣闊的水面、眾多的野生動植物和無窮無盡的礦藏資源。據估算,全區近300個大小城鎮國有土地資源產量在2000億元以上,全區礦產儲量潛在價值(不含石油、天然氣)達13萬億元,居全國第三位。
  (一)農業資源
  內蒙古現有耕地549萬公頃,人均占有耕地0.24公頃,是全國人均耕地的3倍,實際可利用的耕地面積超過800萬公頃,人均耕地面積居全國首位。內蒙古農業區和半農半牧區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和陰山山脈以東和以南。河套、土默川、西遼河、嫩江西岸平原和廣大的丘陵地區,有適于農作物生長的黑土、黑鈣土、栗鈣土等多樣性土壤地帶和可利用的地上地下資源,從而形成自治區乃至我國北方的重要糧倉。內蒙古農作物多達25類10266個品種,主要品種有小麥、玉米、水稻、谷子、莜麥、高粱、大豆、馬鈴薯、甜菜、胡麻、向日葵、蓖麻、蜜瓜、黑白瓜籽等許多獨具內蒙古特色的品種,其中莜麥、蕎麥、華萊士瓜頗具盛名。還有發展蘋果、梨、杏、山楂、海棠、海紅果等耐寒耐旱水果的良好條件。
  (二)畜牧業資源
  內蒙古天然草場遼闊而寬廣,總面積位居全國五大草原之首,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草原總面積達8666.7萬公頃,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達6800萬公頃,占全國草場總面積的1/4。內蒙古現有呼倫貝爾、錫林郭勒、科爾沁、烏蘭察布、鄂爾多斯和烏拉蓋6個著名大草原,生長有1000多種飼用植物,飼用價值高、適口性強的有100多種,尤其是羊草、羊茅、冰草、披堿草、野燕麥等禾本和豆科牧草非常適于飼養牲畜。從類型上看,內蒙古東北部的草甸草原土質肥沃,降水充裕,牧草種類繁多,具有優質高產的特點,適宜于飼養大畜,特別是養牛;中部和南部的干旱草原降水較為充足,牧草種類、密度和產量雖不如草甸草原,但牧草富有營養,適于飼養馬、牛、羊等各種牲畜,特別宜于養羊;陰山北部和鄂爾多斯高原西部的荒漠草原,氣候干燥,牧草種類貧乏,產草量低,但牧草的脂肪和蛋白質含量高,是小畜的優良放牧場地;西部的荒漠草場很適合發展駱駝。著名的三河馬、三河牛、草原紅牛、烏珠穆沁肥尾羊、敖漢細毛羊、鄂爾多斯細毛羊、阿爾巴斯絨山羊等優良畜種在區內外聞名遐邇。
  (三)森林資源
  內蒙古森林總面積約1406.6萬公頃,占全國森林總面積的11%,居全國第二位,是國家重要的森林基地之一。森林覆蓋率達13.8%,高于全國13.4%的平均水平。森林總蓄積量11.2億立方米,居全國第四位。樹木種類繁多,全區喬灌樹種達350多種。內蒙古森林資源大部分集中在大興安嶺北部山地,林木蓄積量占全區林地活立木蓄積量的3/4以上,被譽為“祖國的綠色寶庫”。這里盛產的興安落葉松、白樺、黑樺等,均為著名的的優質林木。此外,在罕山、陰山、賀蘭山等山地也生長著成片的天然次生林。罕地區的云杉、油松、柞木、山楊林;大青山、烏拉山、蠻漢山的山楊、白樺林;賀蘭山的云杉、松樹林以及大青溝闊葉林等,都具有較高的經濟和科學研究價值。人工林也是內蒙古森林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全區人工林保存面積達237萬公頃,比解放前人工林面積增長52倍。
  1978年開始進行的“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被譽為“綠色萬里長城”和“世界生態工程之最”,使全區平原農業一半左右的農田實現林網化,牧區草原建設也得到林木保護。
  (四)野生動植物資源
  內蒙古有各類植物2351種,其中野生植物2167種,引種栽培的有184種。這些植物已分屬于133科,720屬,被列為第一批國家保護的珍稀野生植物的有24種。野生植物按經濟用途可分為十幾類。纖維植物有樟子松、落葉松、大葉草、蘆葦、紅柳等70多種。中草藥有人參、天麻、麻黃、肉蓯蓉、柴胡、甘草等500多種。榛子、山杏、金蓮花、松籽等幾十種植物的種子是榨油的好原料。釀造的重要原料有越桔、篤斯、懸鉤子、山櫻桃等。幾十種食用植物中尤以猴頭、口蘑和發菜最負盛名。內蒙古獸類分屬于24科,有114種,占全國獸類450種的25.3%。獸類中具有產業價值的50余種,珍貴稀有動物10余種。鳥類分屬于51科,有365種,占全國鳥類的31%。被列入國家一、二、三類保護的獸類和鳥類共有49種。蒙古野驢和野駱駝屬于世界上最珍貴的獸類,馴鹿是內蒙古特有的動物,還有百靈鳥是自治區區鳥。全區有嚙齒動物54種,約占全國種數的1/3。
  (五)礦產資源
  內蒙古是我國礦床類型比較齊全的省區之一。現已發現各類礦床4100多處,種類達128種。已探明儲量并上儲量平衡表的有83種,其中能源礦2種,金屬礦32種,非金屬礦49種。在已探明儲量的礦種中,儲量居全國首位的有7種,前3位的有22種,居全國前5位的有41種,居全國前10位的有56種。全區現有大型礦產地106個,中型礦產地177個,小型礦產地501個。鈮、鋯、稀土、冰洲石、煤、鉻、鋅、鉭、鈹、鉛、螢石、砷、蛭石、錫、硅藻土、珍珠巖、鐵、銅、銀、鎢等儲量居全國前10位,特別是稀土資源儲量居世界之首。內蒙古已探明的黑色金屬礦主要有鐵、錳、鉻,其中鐵礦資源最豐富,目前已發現大小鐵礦產地254處,累計探明儲量17.12億噸,居全國第9位,儲量集中于包白和集二兩條鐵路沿線。其中白云鄂博以富有鐵和稀土等多種金屬共生礦而成為世界罕見的“寶山”。鉻鐵礦探明儲量180萬噸,居全國第二位。已知錳礦產地35處,儲量31.4萬噸,居全國第15位。有色金屬資源已上儲量表的礦種有銅、鉛、鋅、鋁、鎳、鈷、鎢、錫、鉍、鉬10種,其儲量居全國前10位的有6種,礦產地102處。貴重金屬資源,全區共發現金礦床、礦點200余處,探明儲量的原生金礦產28處,保有各類黃金儲量127噸。銀礦產地23處,累計探明儲量4749噸,保有儲量4141噸。冶金輔助原料資源,非金屬礦已探明儲量的礦產地64處,其中鑄型用砂、鐵礬土、螢石儲量居全國前三位。化工原料資源有硫鐵礦、湖鹽、芒硝、天然堿等11種,其中天然堿、硫鐵礦、芒硝、砷、泥炭、溴在全國儲量排序中居前5位。達拉特旗芒硝礦儲量34億噸,是世界上最大的芒硝礦之一。建筑原料資源已探明儲量的有石棉、石墨、石膏、石灰石等15種。其中蛭石、冰洲石儲量居全國首位,石膏、磚瓦粘土儲量居全國第2位,耐火粘土、云母儲量居全國第3位,石墨居全國第5位。
  (六)煤炭資源
  內蒙古含煤面積達10萬平方公里。截止1993年底,共發現煤田318處,累計探明儲量2253億噸,僅次于山西省,居全國第二位;遠景儲量在1萬億噸以上,僅次于新疆,居全國第二位。全區101個旗縣市區中,有67個旗縣儲有煤炭資源,探明儲量占全國的22%。其中100億噸以上的特大型煤田有5處,10億噸~100億噸的大型煤田有11處。
  2007年8月,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境內發現一處煤田,預測資源量超過50億噸。國土資源部公布消息說,內蒙古自治區已經查明和預查煤炭資源儲量達到6583.4億噸,超過山西省,居全國第一位。
  五、民族風情
  草原盛會——那達幕:即游藝、聯歡的意思,源于七百年前。那達幕之日商販云集,說書獻藝應有盡有,熱鬧非凡,最扣人心弦的莫過于賽馬、摔跤、射箭。多在草原牛羊肥壯、稻谷飄香的8月份舉行。
  蒙古包:蒙古包一詞來自于滿族人對蒙古族住所的稱呼,是游牧生活的產物。一般高七八尺,寬丈余,先用木桿、牛皮訂成網狀方架數片,然后連成園倉式,再用園木組成傘形園頂,頂中央有一個圓形天窗,晴啟陰合,用以流通空氣,吸收陽光,是草原牧區最喜歡的居住用具,也是外地游人最感興趣的下榻場所。
  祭敖包:這是蒙古族傳統的宗教活動,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頭、土塊、柳條等壘筑而成的。“敖包”最早是在茫茫無邊草原上建立起來的能識別方向、道路、邊界的標志,后成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祭敖包多在7、8月份舉行。祭祀時敖包上插樹條,上面掛有五顏六色的布條或紙旗。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圣的凈地。
  獻哈達:哈達以白布帛或絲綢為主,長短不一,一段約一尺二寸至一尺五寸長,兩端有絲脫出,約半寸許,其長短均視被交者和場合而定。獻哈達是蒙古族迎送客人、饋贈禮品、年節交往中的禮節,有時還伴隨吟唱和祝詞,更染敬重的氣氛。
  手扒羊肉:蒙古語稱手扒羊肉為“布和力麻哈”。是草原上蒙古民族簡便實惠的待客食品。做法是剛屠宰后的羊,挑選好的部位(頭蹄下水除外),白水下鍋,原汁清煮。羊吃草原上的五香草,調味齊全,不加任何調味品,只要掌握清煮技術,就能做得美味可口。在食用時不用餐具,用手扒著吃。
  蒙古族敬酒:蒙古族斟酒敬客最考究,美酒是食品之精華,五谷之結晶,是最能表達朋友之忠誠的珍貴食品。主人將美酒斟在銀碗或金杯中,托在潔白的哈達上,唱起感人的祝酒歌,表達自己的真誠與感情,此時客人理應隨即接過酒,能飲則飲,不能飲則品嘗少許,然后將酒歸還主人,萬不可推推讓讓、拉拉扯扯,謝絕主人的敬酒,否則他會認為您對主人瞧不起,不愿交朋友、不能以誠相待。
  六、民間文化
  安代舞:安代流行內蒙古,起源于庫倫旗。傳統安代以唱為主,伴以舞蹈動作,是科爾沁“博”治病的一種方式,帶有迷信色彩。1949年以后,逐漸變為自娛性民間舞蹈,經過不斷完善與發展,由民間進入劇場,成為喜聞樂見的民族藝術形式。
  內蒙古民歌:《嘎達梅林》、《達那巴拉》、《那木斯來》、《勞工之歌》等;贊美故鄉、思念親人、懷念故土的歌,如《諾恩吉雅》、《母親的恩情》、《金姐》等;哀歌、格言歌、搖籃曲、諷刺歌,如《波茹萊》、《都吉婭》、《丁格爾大喇嘛》等,儀式歌包括祭祀歌、安代歌、婚禮歌、宴歌、酒歌等,如《四季》、《金珠爾瑪》、《篝火歌》等;反映婦女生活的歌,如《萬梨》、《高小姐》、《德力格爾瑪》等;情歌,如《韓秀英》、《達古拉》、《金葉瑪》等。
  鄂爾多斯婚禮:流傳在鄂爾多斯草原上的蒙古族婚禮,有著悠久的歷史,以其獨特的民族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悠揚的歌舞形式和熱烈隆重的場面。表達了勤勞、勇敢、智慧的鄂爾多斯蒙古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情追求和粗獷、豪爽、善良的性格。因此,鄂爾多斯婚禮廣為傳頌,馳名中外,它的許多健康的內容,優美的情節,至今還保留著,沿用著。
  七、傳統服飾
  首飾、長袍、腰帶、靴子是蒙 古族服飾的主要部分。首飾是蒙古族婦女逢年過節、訪親探友時用于頭上的裝飾,多用瑪瑙、珍珠、寶石、金銀等制成,平時牧區婦女不戴帽子,常用紅、綠綢緞纏頭。蒙古袍是牧民喜愛穿的衣服。袍子寬大,長袖高領,鈕扣在右側,衣邊用漂亮的花邊點綴。袍色因人而異。腰帶是穿蒙古袍時,扎腰用的長帶,多為綢緞布料,顏色與袍色協調。男子扎腰帶,把袍子向上提,顯得精悍瀟灑。而女子則把袍子向下拉展,顯得苗條矯健。牧民穿的靴子有兩種,一種叫蒙古靴,靴頭尖向上翹,靴腰帶有圖案,四季都穿。另一種叫馬靴,圓頭長腰,結實耐用。
  八、當地禮俗
  愛畜如在草原上遇見畜群,汽車與行人要繞道走,不要從畜群中穿過,否則會被認為是對主人的不尊重。
  做客乘汽車到牧民家做客者要看蒙古包附近勒勒車上是否拴著馬,不要貿然駛入,免得馬驚掙斷韁繩跑失。進包要從火爐左側走,坐在蒙古包的西側和北側,東側是主人起居處,盡量不坐。入坐時不擋住北面哈那上掛著的佛像。進包后可席地而坐,不必脫鞋。不要坐在門檻上。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主人首先會給賓客敬上一碗奶茶。賓客要微欠起身用雙手或右手去接,千萬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節。主人斟茶時,賓客若不想要茶,請用碗邊輕輕把勺或壺嘴一碰,主人便即刻會明白賓客的用意。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方式,是表達草原牧人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通常主人將美酒斟在銀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長長的哈達之上,唱起動人的蒙古族傳統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推讓讓,拉拉扯扯,不喝酒,就會被認為是對主人瞧不起。賓客應隨即接住酒,接酒后用無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爐方向點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會喝酒不必勉強,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
  獻哈達哈達是蒙古族日常行禮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節。獻哈達時,主人張開雙手捧著哈達,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詞或贊詞,渲染敬重的氣氛,同時將哈達的折疊口向著接受哈達的賓客。賓客要站起身面向獻哈達者,集中精力聽祝詞和接受敬酒。接受哈達時,賓客應微向前躬身,讓獻哈達者將哈達掛于賓客頸上。賓客應雙手合掌于胸前,向獻哈達者表示謝意。
  尊老慈幼到牧民家做客,見老人要問安,須以“您”相稱。不在老人面前通過,不坐其上位,未經允許不要與老人并排而坐。對小孩不可斥責或打罵。不要當著家人的面數說孩子的生理缺陷。
  其他到牧民家做客,要帶適當的禮品,如酒、糖、小食品等。對迎面狂吠的牧羊狗僅可喝斥,不可打。解手須至蒙古包南方較遠處,不可到蒙古包東、西側(有羊圈)、北側(氣味會隨風刮入包內)。冬天不要到包北、西側亂踩,因那里的雪是化水食用的。離開主人家須道再見并致謝意。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精彩專題

更多>>

全方位公考復習攻略

更多>>

公考交流

進入論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伊人久久精品九九热 | 午夜福利波多野结衣黑人网站 | 亚洲欧美国产爱 | 一区二区日本精品理论片 | 中出受孕中文字幕在线 |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