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2010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大學生流失
來源:發布時間:2009-09-2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近10年來,全省先后選派的8600多名大學畢業生到村(社區)工作,現仍在村(社區)工作的不足3000人、任村(社區)干部的不足500人,流失率達70%以上,特別是條件較艱苦的地區,幾乎留不住人。同時,選聘質量也不高,60%以上的是大專生,農村實用、緊缺的人才很難選到。“人難選、人難留”的問題非常突出。
大學生村官大面積流失急需反思
大學生村官的流失本就是可預見的問題,不僅因為經濟待遇偏低,還因為大學生村官未必都能實現出自己的價值。不少大學生村官都不是本地人,在所工作的農村缺乏良好的感情基礎和人際關系支持,在溝通上、情感上很容易和村民產生一定的隔閡和疏離。在待遇偏低、溝通不暢、個人理想的實現受阻時,大學生村官的流失也就在所難免。
大學生村官流失應實事求是分析
有關部門應考慮如何確保這項工作的實效性,使大學生村官安心扎根農村,實現自身價值。這需要注重很多細節,比如應挑選能吃苦、理解農村生活并且愿意在新農村建設中實現自身價值的大學生;最好將大學生村官安排在自己家鄉,因為他們了解家鄉人的思維習慣、民間風俗,思想感情上容易溝通,開展工作會更得心應手。同時,還要幫助大學生村官解決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難,讓他們心情舒暢,樂于在農村貢獻青春。
不懂農業知識 北京大學生村官將返校“充電”
首批參加培訓的大學生村官大都工作了半年至一年,之前所學專業都是非農專業。在農村工作不懂農業、不了解農民成為這些大學生村官們面臨的最大難題。為此,北京農學院和延慶縣在全市率先嘗試開展村官“回爐”充電工作,50名大學生村官成為延慶縣首批培訓班的學生,他們將在北京農學院接受為期一周的培訓。
大學生村官“回爐充電”的警示
要避免這類問題的出現,首要的是必須從思想上真正重視選派大學生村官工作。有了這個認識前提和思想基礎,才可能采取實在的舉措,把工作落到實處。在選派之前,應該對農村情況進行深入的調研,摸清楚農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針對農村的需求,有針對性的選派。在選派的過程中,既要注意專業對口問題,盡量選派農口高校畢業生,又要注重對選派對象的思想考察。
工作僅有熱情是不夠的
部分大學生“村官”表現不盡人意,有的是典型的在其位不謀其政;有的剛下去時熱情很高、信心很足,但一段時間下來,卻發現所學知識很難派上用場,工作起來心有余力不足。有關部門調查顯示,之所以存在這種現象,一是認為“村里矛盾多”工作不好開展的占44%,二是認為“專業不對口”和“政策不落實”的各占24%,三是還有一部分人純粹是來“鍍金”的,為其后來讀研或升遷仕途打基礎,是否有服務“三農”的真心還得畫個問號。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