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 1.簡述實踐的含義、特點和基本形式。 (l)實踐是主體能動地改造和探索客體的社會性的客觀物質活動。 (2)實踐具有三個基本特點: ①客觀性:實踐是客觀的感性物質活動。 ②能動性:實踐是主體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 ③社會歷史性:實踐是社會性的活動,是一個歷史發展過程。 (3)實踐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三種基本形式: ①生產實踐。它是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②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它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活動,是為配合生產實踐所進行的活動,主要表現為階級斗爭、社會革命、社會改革等。 ③科學實驗。它是從生產實踐中分化出來的嘗試性、探索性的實踐活動。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科 學實驗的作用越來越大。 2.如何理解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 (l)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 只有在實踐中人們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一切真知都來源于實踐。 (2)實踐是推動認識發展的動力。 實踐不斷給人們提出新的認識課題, 提供大量有關的經驗材料以及新的認識工具; 實踐還改造了人的主觀世界,緞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從而推動了認識的發展。 (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物質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它是聯結主觀認識和認識對象的橋梁,因而能把認識與對象相對照,判定認識是否正確。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在于指導實踐,有效地改造世界。 3.認識主體和客體的含義及其關系是怎樣的? (l)認識的主體是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中從事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人。 認識的客體是進入人的實踐領域并與主體相聯系的客觀存在,即人的實踐和認識的對象。 (2)認識主體和客體的關系主要有: 第一,二者之間是反映和被反映的關系,即認識關系。 第二,二者是改造和被改造的關系,即實踐關系。實踐關系是認識關系的基礎。 第三,二者之間相互作用,主體對客體有能動作用,客體對主體有制約作用。 4.簡述唯物主義反映論和唯心主義先驗論的區別。 (l)二者的含義不同: 唯物主義反映論認為,認識的本質是人腦對客觀對象的反映。認識以客觀世界的存在為前提,沒有被反映者就不會有反映發生; 唯心主義先驗論否認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把人的認識和認識能力看成是先于物質、先于實踐、先于感覺經驗的東西。 (2)二者的出發點不同: 唯物主義反映論把認識建立在唯物主義的基礎上,以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質決定精神作為基本前提和出發點; 唯心主義先驗論把認識建立在唯心主義基礎上,以精神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精神決定物質為基本前提和出發點。 (3)二者的認識路線不同: 反映論是唯物主義的共同觀點,它堅持"從物到感覺和思想"的認識路線;先驗論是唯心主義的共同觀點,它堅持"從思想和感覺到物"的認識路線。 一切唯物主義都堅持反映論的觀點 一切唯心主義都堅持先驗論的觀點 (4)唯物主義反映論和唯心主義先驗論,二者分歧的根源和焦點,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質還是精神的問題。 5.為什么說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 (1)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首先是反映論,它把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是物質的反映這一唯物主義的基本前提作為認識論的基礎。它把反映論的原則貫徹于社會歷史領域,對社會的意識現象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 (2)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是實踐論,它把科學的實踐觀引入了認識論,全面地、科學地解釋了意識和存在、主觀和客觀在認識過程中的相互關系。 (3)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把辯證法貫穿反映論,從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矛盾運動中考察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 舊唯物主義認識論缺乏實踐的觀點和辯證法的觀點,所以是直觀的,被動的反映論; 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強調實踐的觀點和辯證法的觀點,它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 6.簡述實踐和認識的相互關系。 (l)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對認識其有決定作用 主要表現在: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也就是實踐對認識有決定作用 二者是同一含義的不同表達 (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即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主要表現在: 理論規定著人們實踐活動的性質和方向; 理論制約著人們實踐活動的目的和方向; 理論規劃著人們實踐活動的步驟和方法; 正確認識能指導人們采取正確行動,促進實踐的發展和成功; 錯誤認識能引導人們采取錯誤行動,從而在實踐中遭受挫折。 (3)實踐和認識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 實踐和認識的統一不可能一次完成,而要經過實踐和認識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對一個具體過程的正確認識。隨著實踐的發展和認識水平的提高,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將日益明確。 (l)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對認識其有決定作用 (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即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3)實踐和認識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 7.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是怎樣的? (l)認識的辯證運動包括由實踐到認識的飛躍和由認識到實踐的飛躍。 過程一:從實踐到認識 ―― 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過程二:從認識到實踐 ―― 從理性認識指導實踐再回到實踐中的過程 (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認識的兩個不同階段。 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而產生的。感性認識的形式有感覺、知覺和表象。形象性、直接性是感性認識的特點,它所反映的內容是事物的現象。 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是對感性認識的抽象和概括。理性認識的形式有概念、判斷和推理。抽象性、間接性是理性認識的特點,它所反映的內容是事物的本質。 (3)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這是認識論中的唯物論; 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到理性認識,這是認識論中的辯證法。 (4)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互相滲透。 感性認識中滲透著理性認識的因素,理性認識中也滲透著感性認識的成分。 (5)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統一起來。 (6)反對唯理論和經驗論。 唯理論和經驗論的錯誤,都是把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我們黨內的教條主義犯了類似唯理論的錯誤,經驗主義犯了類似經驗論的錯誤。 8.怎樣理解真理的客觀性、一元性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l)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2)真理具有客觀性。真理的客觀性是指: ①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真理內容的客觀性是由它所反映的對象及其規律的客觀性決定的; ②真理的檢驗標準是客觀的,社會實踐及其結果具有直接現實性和唯一性,不依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 (3)堅持真理的客觀性必須堅持真理的一元論,否定真理的多元論。 所謂真理的一元論是指在特定條件下對特定對象的正確認識,只能有一個而不能有兩個或多個。 (4)真理的客觀性和一元性決定了真理沒有階級性,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堅持真理的客觀性和一元性,就是在真理觀上堅持唯物主義。 9.實用主義的真理觀為什么是錯誤的? "有用即真理"是實用主義的真理觀。 它的主要錯誤在于: (l)根本否認真理的客觀性。把真理看成是人造的,是為了滿足人的主觀需要和利益的工具。這是赤裸裸的主觀真理論。 (2)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來,是完全錯誤的。真理能夠指導實踐和為人類造福,因而可以說"真理是有用的",但不能反過來說,"有用即真理".真理之所以為真理,最根本的在于它正確反映了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一切形式的主觀真理論都是錯誤的。 10.怎樣理解真理和謬誤的相互關系? 真理和謬誤是人的認識過程中的一對矛盾,二者之間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 (l)真理和謬誤是相互對立的。 真理是主觀符合客觀的認識,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謬誤則是主觀脫離客觀的認識,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歪曲的反映。 兩者是根本對立的、相互排斥的認識。 在一定范圍內這種對立是絕對的,有嚴格的界限,決不能任意混淆。 (2)真理和謬誤又是統一的。 真理同謬誤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 在一定的條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轉化。 自覺地掌握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的辯證規律,對于我們在同謬誤做斗爭的過程中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并發現和發展真理具有重要意義。 11.為什么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1)關于檢驗真理的標準問題, 唯心主義主張主觀真理論,因而無不否認真理標準的客觀性。 舊唯物主義不了解認識對實踐的依賴關系,用客觀事物本身來檢驗認識的真理性,因此,也不能正確解決真理標準問題。 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明確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而科學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2)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所決定的。 從真理的本性來看,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因此,主觀是否符合客觀以及符合的程度如何,如不超出主觀范圍,不跟客觀世界接觸,是根本無法解決的。同時,客觀事物本身也不能充當真理的檢驗標準,因為客觀事物是離開人的活動而獨立存在的,不把主觀認識同客觀現實相比較,同樣也無法解決真理檢驗標準的問題。 從實踐的特點來看,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物質性活動,不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現實性。實踐本身是直接的現實,同時又能把正確的理論直接變成現實。 通過實踐活動,就能夠把原來指導實踐的理論同現實相對照、相比較,檢驗出理論的認識是否符合客觀,以及符合程度如何,即檢驗出理論是否具有真理性。 12.怎樣理解真理標準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能作絕對化的理解,實踐標準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一,也就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 (2)實踐標準的確定性,是指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客觀標準,是唯一的,此外再沒有其他的客觀標準了;而且某種理論或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歸根結底將由實踐來鑒別,這是確定的。承認實踐標準的客觀性和唯一性,也就必然承認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否認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將導致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 (3)實踐標準的不確定性,是指實踐檢驗認識是一個過程;同時,一定條件下的實踐也不可避免帶有自己的社會歷史的局限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實踐標準又具有不確定性。否認實踐標準的不確定性,就會使人的思想僵化,把人們的認識變成絕對不變的教條。 題目:簡述實踐標準的辯證法 實踐標準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一, 也就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 四、論述題 1.試述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 (1)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是關于人的認識產生和發展的規律性的理論。思想路線是哲學路線在實際工作 中的具體化,即作為指導思想而體現于實際工作各個方面的哲學路線。思想路線和認識路線在本質上是 同一的。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 發展真理".這條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是對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原理最精練、最簡要的概括。也 就是說,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黨的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 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 實事求是 黨的思想路線也簡稱為: 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2)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是唯物主義的反映論。 唯物主義認識路線,表現在實際工作和社會活動中,具體化為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3)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是實踐論。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就是尊重實踐,把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和群眾的實踐活動作為黨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根本出發點。為了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必須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在實際工作中貫徹理論從實踐中來,又回到實踐中去指導實踐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路線。 (4)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是能動的反映論。 能動的反映論,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貫徹尊重客觀規律性、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理論依據。貫徹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根本要求和目的,就是要在正確認識客觀世界的基礎上,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更有效地改造客觀世界。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能動的反映論, 而不是舊唯物主義的機械的反映論。 (5)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人們是否真正做到了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只有通過實踐才能證明。同時,通過實踐檢驗真理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展真理的過程。黨的思想路線正是體現了通過實踐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 (6)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是黨的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思想路線的哲學根據。 歷史的經驗證明,黨的思想路線是否正確,是否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為指導,關系到革命和建設事業的成敗。貫徹黨的思想路線,是我們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 1)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是關于人的認識產生和發展的規律性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同黨的思想路線的關系 2)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是唯物主義的反映論。 3)實踐論的唯物主義 4)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是能動的反映論。 5)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6)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是黨的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思想路線的哲學根據。 2.試述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的關系。 (l)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認為人的認識是由實踐到認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又由理性認識回到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的過程,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無限曲折上升的過程。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2)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黨的群眾路線的關系是:前者是后者的理論基礎,后者是前者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運用。理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體現了實踐和認識的主體都是人民群眾的觀點。"從群眾中來",表明了人民群眾的實踐是正確思想的來源,是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基礎和出發點;其實質就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能動地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到群眾中去",就是宣傳解釋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發動群眾貫徹執行,并檢驗、修正、補充和發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過程;其實質就是理性認識回到實踐,指導實踐,改造世界的過程,是檢驗、修正、補充和發展理性認識的過程。堅持不斷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過程,也就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過程,是認識無限曲折上升式發展的過程。 3.試述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辯證關系的原理及其意義。 (l)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 首先,二者是對立的。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同一個真理的兩個不同方面或兩種不同屬性,它們各有不同的規定性,是有區別的。 其次,二者又是統一的。這種統一表現在:其一,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相互聯結,相互滲透。相對之中有絕對,絕對之中有相對。其二,相對真理可以向絕對真理轉化。真理是由相對走向絕對的永無止境的發展過程,任何真理性的認識都是由相對真理向絕對真理轉化過程中的一個環節。 (2)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辯證關系的原理,指導我們樹立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態度,即一要堅持,二要發展。 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是在無產階級革命實踐中產生并接受實踐的檢驗,然后又指導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的普遍真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是客觀真理,也就是包含著絕對真理的因素的正確認識。從這個意義上說,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絕對真理。因此,必須堅持,任何時候都不能違背。要反對否定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錯誤傾向。這種觀點鼓吹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過時了",懷疑和否定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的正確性,因此,也就是懷疑和否定其真理的客觀性和絕對性。 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又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它沒有也不可能窮盡我們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也有一個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過程,它的個別觀點也會隨著實踐的發展而改變。這說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同時也是相對真理,不能把它變成僵死的萬古不變的教條。不承認這一點,也就否認了真理的相對性。因此,必須隨著實踐的深入,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堅持和發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典范。 4.試述認識的辯證運動過程是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及其意義。 (l)認識的辯證運動過程即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不斷反復和不斷發展的過程,也就是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矛盾運動過程,人們認識的任務就是要求它們之間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題目:試述認識運動的總規律 ――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 (2)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是具體的統一,是指主觀認識要同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的客觀實際相符合,而不是離開具體時間、地點、條件的抽象的永恒的符合。 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是歷史的統一,是指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相符合的正確認識,是在社會實踐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和客觀事物發展的一定過程的正確認識,人們不可能超越實踐和事物發展的歷史階段,去追求和實現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統一。 (3)隨著客觀過程的發展和實踐活動的向前推移,已經形成的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統一又會變得不統一,這就要求人們的認識必須與時俱進,隨著實踐和客觀事物的發展而發展,實現與變化了的客觀實際相符合的新的統一。總之,這種統一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 (4)人們的認識落后于或超越于客觀實踐和事物的發展階段,都是離開了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之間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這樣就會犯右傾保守主義或"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給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造成損失。 右傾保守主義錯誤: 陳獨秀 ―― 認識落后于客觀事物和歷史的發展 左傾冒險主義錯誤: 王明 ―― 超越了客觀事物和歷史的發展,跑步進入共產主義,一天等于二十年等 |
課程名稱 | 精講班 | 沖刺班 | 基礎+沖刺 | 報名 | |||||
---|---|---|---|---|---|---|---|---|---|
價格 | 課時 | 價格 | 課時 | 價格 | |||||
專 起 點 |
語文(專升本) | 200元 | 試聽 | 40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政 治 | 200元 | 試聽 | 40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
英語(專升本) | 200元 | 試聽 | 40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
高等數學(一) | 200元 | 試聽 | 50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
高等數學(二) | 200元 | 試聽 | 50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
高 起 點 |
語文(高起點) | 200元 | 試聽 | 40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英語(高起點) | 200元 | 試聽 | 29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
數學(理) | 200元 | 試聽 | 38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
數學(文) | 200元 | 試聽 | 38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
歷 史 | 120元 | 試聽 | 30 | —— | —— | —— | 報名 | ||
物 理 | 120元 | 試聽 | 30 | —— | —— | —— | 報名 | ||
化 理 | 120元 | 試聽 | 30 | —— | —— | —— | 報名 | ||
地 理 | 200元 | 試聽 | 30 | —— | —— | —— | 報名 |
熱門資料下載: |
成考版塊列表: |
成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第五章 人類社會的本質和基本結構1 |
|
閱讀下一篇:09年成考專升本第四章 實踐和認識(1)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200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英語真題 |
·200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英語真題及答案 |
·2009年專升本英語選擇題答案(僅作參考!) |
·2009年成考專升本英語作文范文匯總 |
·2009年成考專升本英語作文范文第八篇 |
·2009年成考專升本英語作文范文第七篇 |
·200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測試題二 |
·201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模擬試題匯總 |
·201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模擬試題四 |
·201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模擬試題三 |
·201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模擬試題一 |
·201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模擬試題二 |
·201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語文模擬試題 |
·200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語文真題(1) |
·200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語文真題及答案 |
·2009年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考前重點匯總 |
·2009年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考前必看六 |
·2009年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考前必看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