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實踐是指人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對象性活動。實踐的基本特征:客觀現實性;自覺能動性。社會歷史性。實踐的基本形式:生產實踐,這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實踐活動的根本前提;處理和變革人與人的社會關系的實踐;科學實驗。限定和超越或限定中的超越關系,就是實踐的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實質。實踐的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是通過主體對象化和客體非對象化的雙向運動而實現的。人對物質世界的實踐把握是在實踐運行過程中實現的,包括三個基本環節:確立實踐目的和實踐方案;實踐主體依據目的、方案通過一定手段作用于客體;完成、檢驗和評價實踐活動的結果,并根據實踐結果修正實踐目的和實踐方案,從而對實踐活動本身進行反饋調節。 2、實踐與認識的關系: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標準;是認識的目的。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觀點。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表現在許多方面:指導主體自覺地按照客觀規律去從事改造世界的活動;對實踐活動作出預測和規劃;指導主體選擇實現目的的最佳行為方式;認識可以指導主體將局部經驗上升為理論;認識還可以使主體實現對自身的認識,并自覺調整自己的活動,以適應改造客體的需要。認識反作用于實踐有兩種情況:一是正確的認識指導實踐,會使實踐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的效果;二是當錯誤的認識指導實踐時,就會對實踐產生消極的乃至破壞性的作用,使實踐失敗。創新包括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進! 3、真理和價值統一于人類的實踐活動之中。人類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要把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結合起來,通過一定的自我調節來解決真理和價值的沖突。一般說來,這種調節總是要使價值服從真理,使需要服從可能,使暫時服從長遠,使局部服從全局。人們在實踐中通過真理與價值的相互引導、相互結合、相互過渡來實現真理和價值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4、意識形態的相對獨立性及其社會功能:意識形態的變化發展同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不一定完全同步;意識形態的發展具有歷史繼承性;意識形態對社會經濟結構以及政治結構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意識形態能動的反作用集中體現在意識形態維護或批判現實社會、調控社會和人的活動這兩大功能上。 5、文化與文明:文化是與自然比較而言的,文化越發展,表明人類的發展越是依賴于自己所創造的文化世界。文明是同野蠻、無知和愚昧相對立的,它標志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程度和開化狀態。文明主要指人類活動的結果,而文化則包括人類活動的整個過程以及活動方式、活動手段;文明一般專指人類活動的積極成果,而文化則包括人類活動的一切成果,其中既有積極成果,也有消極成果。文化與文明不可分割地聯系著。文明正是文化中進步、積極、合理的成分的總和;一個社會的文化進步程度越高,社會文明的發展水平也就越高。社會文明具有多種形態。人類社會是經濟、政治和文化形態的有機統一體,人類文明也是由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機構成的統一體。作為人類社會進步狀態的文明,是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過程中所創造與累積的成果的總和。 |
熱門資料下載: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聶榮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考研政治18金鑒之三實踐主體、歷史主體 |
|
閱讀下一篇:考研政治18金鑒之五加大分配調節力度 |
|
|
報考直通車 |
·2010年考研政治真題難度分析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匯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九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八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七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六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二)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一)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四)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