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課程  書店 學校  題庫 論壇  網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鄭州 | 天津
 考研網
 考試動態  報考指南  考研知識: 資料下載|考研經驗|院校招生|專業碩士|考研輔導  考研教材  考研論壇 
 數學: 真題|模擬題|學習指導|講義輔導  英語: 真題|模擬題|學習指導|講義輔導  政治: 真題|模擬題|學習指導|講義輔導  專業課試題  網絡課程  在職研
地區信息

考研政治輔導之考研政治試題精華解析015

作者:   發布時間:2009-04-22 14:57:30  來源:
  • 文章正文
  • 網校課程
  • 資料下載
  • 圈子話題
  • 論壇
 1.馬克思指出:“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這一命題揭示了()。
   A.在意識中體現了主觀和客觀的統一
   B.人腦是意識的源泉
   C.觀念的東西是對物質的能動反映
   D.意識的依賴性與能動性
   2.馬克思指出:“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實際生活過程”。這句話的含義是()。
   A.意識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把意識與存在等同起來
   C.意識體現了主觀和客觀的辯證統一
   D.意識是物質世界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
   [命題分析] 這兩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意識的本質。
   從意識的本質看,意識是物質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意識是物質的產物,但不是物質本身。意識是對客觀實在的能動的反映,其在形式上是主觀的,內容上是客觀的,體現了主觀和客觀(以客觀為基礎)的辯證統一。表現在:第一,從意識的主觀形式和客觀內容來看,意識的形式有感覺、思維、情感、意志等,這都是人的主觀世界所特有的,但它們的內容都是來自客觀物質世界。第二,從意識的主觀差別和客觀根源來看,意識的主觀性還表現在不同主體之間的差別性,同一主體在不同條件下的差別性,造成這種差別的根源卻是客觀的。第三,從意識的主觀特征和客觀基礎來看,意識的主觀性不僅表現為它是對客觀對象近似真實的反映,而且還可能表現為它對客觀對象的歪曲的或虛幻的反映,但這種歪曲或虛幻的主觀映象仍然是對于客觀對象的反映,都可以從現實世界中找到其物質“原型”。兩題的正確答案是ACD。
   3.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都是從主體和客體、主觀和客觀的關系上對意識的本質作科學的規定,這說明,意識具有主觀性。人的意識的主觀性方面表現為()。
   A.反映形式的主觀性
   B.不同主體的意識之間的差別性
   C.對客觀對象反映的近似性
   D.對客觀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人類的意識具有的主觀性。
   意識始終依賴于意識的對象和物質的實踐活動,但它畢竟有著自己獨特的本質規定。首先,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它屬于人的主觀世界。意識是由各種反映形式共同組成的完整體系,它包括感覺、知覺、表象等感性認識和概念、判斷、推理等理性認識都是人的主觀世界所特有的,而且受人的主觀狀態(感情、興趣、知識結構、價值觀念、思想方法等)的影響。其次,個體意識具有差別性。對同一對象,不同的主體會有不同的反映,存在著反映速度的快慢、數量的多少、程度的深淺等區別。這充分地表現了意識的主觀特征,但無論如何意識反映的內容和出現差異的原因是客觀的。再次,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近似的、能動的。自由性、預見性、超前性和反思性等都是意識活動相對獨立性的重要表現;錯誤的意識表現出來的虛幻性,則是從另一個側面表現的意識活動的相對獨立性。考生要特別注意,承認意識的主觀性并不能否定意識源泉和內容的客觀性。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選項。
   4.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科學的想象()。
   A.要充分發揮了人的思維潛能
   B.要以一定的知識儲備為基礎
   C.是意識能動性的一種具體表現
   D.是主觀形式和客觀內容的統一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意識的能動性。
   在人的知、情、意這三大類意識要素中,“知”屬于人的理性因素。“情”和“意”被稱為“非理性”的因素。非理性因素具體地可分為兩類,一類不屬于人的認識能力,而是作為一種精神力量滲透到主體的認識活動中,并對其發生影響,如情感、意志、沖動、欲望、本能等;另一類是雖屬于人的認識能力,但它同邏輯的、自覺的理性思維相比,具有不自覺、非邏輯性等特點,如想象、幻想、猜測、頓悟、知覺等等。想象作為意識的“非理性”因素,是指充分發揮人的思維潛能,在人的頭腦中改造已有的表象以創造人們在現實中未曾直接知覺過的表象和思想情境的過程。人類的想象是在勞動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人們只有在從事勞動之前,在頭腦中形成關于勞動的結果以及達到這一結果的手段、方法的表象,才能自覺地改造世界,創造出符合自己需要的新的物化對象。發揮想象的過程就是調動意識的能動性的一個過程。
   想象可以分為兩大類,即消極想象和積極想象。想象是創造性思維和科學預見的基本要素。合理的科學的想象,立足已知事實,根據已知規律,充分發揮了人的思維潛能,意識的能動性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作為意識要素的想象自然也是主觀形式和客觀內容的統一。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選項。
   5.在意識能動性問題上,下列哪些判斷是正確的()。
   A.意識能夠創造出前所未有的物質
   B.意識能動性的實現取決于主觀努力的程度
   C.意識能動性的發揮必須以尊重規律為基礎
   D.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作用是通過實踐實現的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意識的能動性與客觀規律和客觀物質條件的關系。
   正確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受客觀規律和客觀物質條件的制約。表現在:
   第一,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的前提。人的意識是一種精神力量,要變成現實的物質力量必須通過物質的活動——實踐才能達到。意識通過實踐活動反作用于物質的過程,也就是意識自身的“物化”過程。意識的“物化”是雙重的:把觀念的東西化為物化的感性活動,即化為實踐;在通過實踐,使主觀的東西見之于客觀,使客觀世界發生合乎目的的變化。人的意識就是這樣通過實踐而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但是,不是所有的人的意識都能成功地完成這一“物化”。只有從客觀實際出發,建立在客觀規律基礎上的意識,才是正確的意識,因此B選項是錯誤的。只有在正確意識指導下,符合客觀規律的行動,才是正確的行動,才能實現人們預想的目的。
   第二,意識能動作用的實現還依賴于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物質手段。一方面,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程度,是同物質技術條件的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的。一般說啦,作為認識器官之延長的科學觀測設備越先進,人們的認識水平也就越高。人的認識能力同物質的認識工具往往是成正比例發展的。另一方面,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需要憑借一定的物質條件和手段。沒有現實的物質材料,人的意識再高明,也創造不出任何物質的東西來,因此,A選項也是錯誤的。
   總之,辯證唯物主義關于意識能動作用的原理要求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既要反對否定客觀規律,不顧客觀條件,片面夸大意識的能動性的“精神萬能論”、“唯意志論”,也要反對以強調客觀規律、客觀條件為借口,否認會忽視主觀能動性,聽命于自然的形而上學機械論、“宿命論”。 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D選項。
熱門資料下載:
考研最新熱貼:
【責任編輯:聶榮  糾錯
報考直通車
 
報名時間:2010年10月10日——10月31日網上報名,
11月10日——11月14日現場確認。
報名地點:報名地點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辦
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一般在高校設報名點。
考試時間:2010年1月10日、11日初試,3月試復試。
                       MORE>>
                       更多>>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韩欧美精品有码在线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 无遮挡国产在线视频 | 香蕉香蕉永久免费看 |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无线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