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8:00-20:00
從2015年的5420人,到2016年的4400人,最新的招生計劃顯示,北京聯合大學又減招了,今年只招3800人。兩年間30%的減幅,折射著聯大改革轉型的大步伐。
減招是為了提質!
近年來,聯大以建設“城市型、應用型大學”為目標,依據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及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需求,相繼調整8個學院、27個本科專業,新成立機器人學院、智慧城市學院、城市軌道交通與物流學院等,瞄準市場需求,培養人才。
兩年減招1600余人
今年,招生大戶聯大又減招了——全國計劃招生3800人,比兩年前減少1600余人。
如果橫跨10年,變化更加驚人——2016年的招生規模較2006年峰值期的9041名減少近34%;在校生規模也減少20%左右;教職工從高峰時期的3600余人減少至目前的2900余人,降幅近20%。
減,是主動為之。
在聯大黨委書記韓憲洲看來,當下高等教育的競爭,應更加注重質的提升,而非量的對比。壓縮招生規模,既是響應非首都功能疏解之舉,亦是轉型飛躍的前提。預計到“十三五”末,聯大在校生規模將穩定在1.5萬人,在職教職工縮減至2800人。
“逛聯大等于逛四九城!”聯大由本市依靠清華等校創辦的36所大學分校發展而來,12個校區遍布北四環、學院路、外館斜街、紅領巾橋等地,這一度成為聯大人的驕傲。然而最近幾年,學校越來越意識到,辦學地點分散,專業缺乏針對性,成為掣肘學校發展的重要因素。
聯大先后將位于二環內豐盛胡同、盆兒胡同以及三環邊的成壽寺等地的多個校區移交出去進行統籌;并整合原在二環附近外館斜街的師范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和廣告學院部分專業,成立藝術學院;目前,該校有一半師生在位于北四環的校本部學習工作。
精減專業路子更寬
招生減少,背后是學校所設專業的精減。
聯大機器人學院教師徐平國,原本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主教材料課程。早在十年前左右,他和其他幾位專業老師就在打“差異牌”,他們將人才培養重點轉移到檢測與質量工程方向。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既懂材料又能搞檢測,上手快,就業形勢特別好,最近幾年都超過95%,不少人還去往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等大單位從事質量檢測工作。但為了將學校專業圍繞首都核心功能做精做強,與學校目前大力發展機器人方向關聯度不高的材料專業在新一輪調整中停止招生。“停招是忍痛割愛,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兒。老牌傳統專業幾乎在所有工科和綜合性大學里都有設置,與它們相比,聯大的優勢并不明顯。”徐平國說。
劉燕繁,原本是聯大法語老師。幾年前因學校合并同類專業,她所在的法語專業停招,“一下子沒了本專業學生,如同失去用武之地。”但很快,她找到新的角色,聯大旅游學院每年都派兩批學生去往法國開展餐飲旅游管理方面的交流,作為“大管家”,劉燕繁陪著學生一起出國,溝通、管理、翻譯全程負責。2014年,她還成功申請到國家留學(課程)基金委的獎學金,停薪留職去往加拿大魁北克大學,攻讀旅游碩士研究生。學成歸來的她,不僅系統掌握了科學的研究和調查方法,還能將語言和旅游管理結合起來搞科研,“突破單純的語言學,感覺未來的路子更寬了!”
據聯大統計,自2010年以來,該校已停招了10個與首都功能定位聯系不緊密的專業,包括經濟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公共事業管理、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包裝工程等。
做精核心的典型樣本
早在1985年創建之初,聯大首任校長譚元堃就曾提出,學校“要從過去大學分校時期能辦什么辦什么,轉變到北京需要什么辦什么”。在精減10個專業的同時,聯大還對8個學院、27個本科專業進行調整,新掛牌的學院,從智慧城市學院、機器人學院到城市軌道交通與物流學院,個個名頭響亮,且緊緊圍繞北京的功能定位,正是“北京需要什么辦什么”。
2015年10月,聯大設立“德毅”機器人實驗班,開啟跨4個學院、8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改革創新項目。
北京男孩兒郝天翔就是這個實驗班的首屆學生。在實驗班老師指導下,通過在學校提供的機器人實體上練手,他接連參加中國機器人大賽、中國青年創客大賽等活動,且表現不俗。目前,他帶領團隊研發的云端快遞服務機器人正在申請專利,而另一項機器人軟件診斷、控制、交互系統也在申請軟件著作權。回望這幾年的收獲,他慶幸的是,“雖然當時高考(精品課)不理想沒考上一本,但加入機器人班的這個決定彌補了遺憾。”
去年,聯大在機器人班基礎上,整合隸屬于不同學院的軟件工程(智能軟件)、電子信息工程(智能硬件)和自動化(智能控制)三個專業,成立機器人學院。學院組建時間不長,但因“合”而生的成果不少。在科研方面,由跨學科師生團隊自主研發的“小旋風”無人駕駛智能汽車已在北京動物園等地執行夜間巡邏任務,目前已獲得投融資,即將量產。
“精減就是為了做強核心。”韓憲洲介紹,這些年來,學校一直以學以致用為育人方向,未來,學校將持續推進“城市型、應用型大學”建設的步伐,力爭在2018年建校四十周年時,使相關學科專業發展走在全國應用型大學前列。
聯合大學的變化絕非孤例。近幾年,結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北京新的城市功能定位,市屬高校動作頻頻:去年年底,北京電影學院新校區落戶以影視文化為支撐產業的懷柔區;北京建筑大學大興校區成為本科人才培養主要基地;去年,北京城市學院已向位于順義區楊鎮的新校區疏解5000名學生,今年9月再疏解5000人,計劃到明年,兩萬多名本專科學生全部轉移至順義學習。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