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物聯網概述物聯網,也稱傳感網。國家工業與信息化部副部長奚國華在2009年的中國國際通信展上提到,“傳感網和物聯網其實是兩個名字一個概念,為方便交流宣傳,傳感網是官方用名,物聯網可作為‘小名’使用。”
物聯網的英文名稱為“The Internet of things”,即“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一概念于1999年在美國召開的移動計算和網絡國際會議上被首次提出,是指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傳感網”這一名稱則含有更多技術層面的意義:隨機分布的集成有傳感器、數據處理單元和通信單元的微小節點,通過自組織的方式構成的無線網絡。除傳感節點組成的網絡外,傳感網還能與互聯網、移動通信網等網絡實現全面融合。
無論是物聯網還是傳感網,其實質都是將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網絡,讓所有的物品都與網絡連接在一起,方便識別和管理。因此,物聯網和傳感網實際上是從不同角度出發對同一個事物的命名。
物聯網技術應用前景
物聯網能夠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把所有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從而可以使物品(商品)具有“智慧”,在沒有人的干預的情況下彼此進行“交流”。而 RFID正是能夠讓物品“開口說話”的一種技術。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頻識別技術,俗稱電子標簽。作為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RFID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操作快捷方便。
在“物聯網”的構想中,RFID標簽中存儲著規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過無線數據通信網絡把它們自動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統,實現物品(商品)的識別,進而通過開放性的計算機網絡實現信息交換和共享,實現對物品的“透明”管理。
具體到現實生活當中,物聯網用途廣泛,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等多個領域。就目前來看,行業應用將成為未來幾年物聯網產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研究發現,智能交通、城市安防、智能電網等行業市場成熟度較高,傳感技術成熟,政府扶持力度大,在許多城市已經開始規模化應用,市場前景廣闊,投資機會巨大,將成為未來幾年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而醫療衛生、家庭、個人等領域的智能傳感應用則需要較長的時間,技術、標準均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大多產品還處于試驗階段,短期內不會大規模應用。
物聯網發展環境分析
物聯網被譽為繼計算機、互聯網、移動通信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浪潮,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在我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指示要大力發展物聯網技術。國家還將傳感網以及傳感技術的研發計劃明確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 年)》、《國家“十一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和《國家“十一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等相關政策文件中。此外,工信部已經開始統籌部署寬帶普及、三網融合、物聯網及下一代互聯網發展,并將物聯網發展列為我國信息產業三大發展目標之一。2010年,中國政府還將出臺一系列物聯網發展相關的產業政策,來自高層和政策的推動將加速物聯網在中國的發展步伐。
目前,我國的物聯網技術研發水平處于世界前列。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啟動了傳感網研究,在無線智能傳感器網絡通信技術、微型傳感器、傳感器端機、移動基站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擁有從材料、技術、器件、系統到網絡的完整產業鏈。
此外,我國已經與德國、美國、韓國一起,成為國際標準制定的主導國家之一。無錫市自2009年以來已經聯合美國有關機構發起了物聯網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產品目前在公共安全、民航、交通、電網、環境監測等行業得到初步應用,相關物聯網產品已遠銷美國、加拿大等國,并被歐洲列入政府航空采購目錄。
整體來看,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技術、標準、產品以及市場尚不完善,但隨著電信網絡尤其是無線網絡的擴展以及傳感技術的發展,我國推廣物聯網的條件正逐步趨向成熟。
國家關于傳感網發展的政策文件匯編
《國家“十一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
2006年,國家把傳感網研究明確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年)》。要求重點“研制近短距離無線互聯系統與傳感器網絡,掌握關鍵技術,顯著提高我國在國際主流技術標準所涉及的知識產權占有比例,加大科技成果的商業應用,形成超過1000億元的產值。”并提出要“掌握部分可與發達國家‘相互交換或轉讓’的技術”,“重點研究智能感知與先進計算技術、自組織網絡與通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信息安全技術。”
《國家“十一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指出,要“在信息領域,重點研究新一代網絡與通信關鍵技術、傳感器網絡與智能信息處理技術”,并應著重研究和掌握傳感網領域的先進技術,“組織實施射頻標簽(RFID)技術與應用重大項目。”
《信息產業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和2020年規劃綱要》
國家將傳感網技術以及傳感網產業鏈的發展計劃寫入信息產業科技“十一五”發展目標要求“面向信息化建設和重大應用,進行業務和技術創新,帶動核心技術與產品的研發,在智能終端、無線射頻識別(RFID)和傳感網絡、信息技術應用與數字內容等重點領域實現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創新產品,基本滿足國內應用對技術與產品需求,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信息產業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和 2020年規劃綱要》“根據信息產業技術發展趨勢、戰略需求和發展思路”,提出部分領域發展的重點技術。包括“重點圍繞計算機、網絡和通信、數字化家電、汽車電子、環保節能設備及改造傳統產業等的需求”,發展包含傳感器在內的一系列相關“新型元器件技術”。
《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 (2006-2020年)》
國家將信息產業及現代服務業定為2006 年-2020年科學技術發展的重點領域及優先主題。專門提出要“重點開發多種新型傳感器及先進條碼自動識別、射頻標簽、基于多種傳感信息的智能化信息處理技術,發展低成本的傳感器網絡和實時信息處理系統,提供更方便、功能更強大的信息服務平臺和環境。”
在國家著重扶持的信息產業發展前沿技術中,“智能感知技術”位列其中。要求“重點研究基于生物特征、以自然語言和動態圖像的理解為基礎的‘以人為中心’的智能信息處理和控制技術,中文信息處理;研究生物特征識別、智能交通等相關領域的系統技術。”
中國物聯網
上海:上海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和市科委已就物聯網技術和應用開展合作,開始制訂2010—2012年“三年計劃”。2010年,借助世博會的強大號召力,大量物聯網相關產業紛紛拿出最先進的技術協助世博會場館建設,上海的起跑優勢明顯。
重慶:早在2003年就成為中國城市智能交通的試點城市,未來,重慶將在市級層面搭建物聯網產業鏈,重點支持、擴大其所涉及的系統集成、軟件開發、芯片制造、終端制造等相關制造產業發展。
無錫: 2010年1月,江蘇無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獲批為國家電子信息(傳感網)示范基地。該市正在系統打造傳感網技術研發、項目孵化、產業化及商業應用的完整產業鏈,加快將無錫建成國內首個“感知城市”的步伐。
杭州: 杭州市信息辦從2005年開始對相關企業、產業動態進行了跟蹤、扶持、培育。2005年,該市信息辦在編制《杭州市電子信息產業“十一五”發展規劃》時,就已經把物聯網產業列為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并編入產業發展導向目錄中進行扶持。
福州:依靠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備受臺商關注。當地政府接連出臺物聯網相關報告,可見政府的重視程度,目前,福建省已制定了物聯網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并已征集物聯網相關項目40多個,未來將全面推廣物聯網技術。
深圳:深圳有雄厚的經濟基礎來發展物聯網,而且具備信息化和產業的基礎。在別的城市還在炒作概念的時候,深圳已經有了切實的技術支撐,并已經在物聯網領域積累了十余年。
網友觀點:
陶然: Google近日發布了一個應用程序——Google?Shopper,用戶只需要用手機給商品拍攝一張照片或者語音輸入,馬上就可以獲得這個商品的價格和購買地點等信息。很好,物聯網開始走入生活了。
流浪星云:暢想物聯網時代,企業的技術人員可以在異地關注和解決企業內部相關的技術問題,采購人員可以異地看貨,監管安全的領導可以在異地隨時監察企業的安全狀況,領導可以隨時在異地觀察下屬在崗情況,聘請的專家可以異地幫助被幫對象解決有關問題。物聯網的高度發展將使企業用工形式和工作方式發生根本變化。
高留昌:出門前公文包提醒你忘帶電腦了,睡覺前冰箱告訴你那瓶牛奶再不喝明天就要過期了。這是科幻片?不,這是物聯網,把感應器嵌入和你生活相關的物品中,他就能實現智能生活。
李鴻鵠:將來的電子商務恐龍不是阿里巴巴、不是淘寶、不是亞馬遜、更不是當當、京東,而是在互聯網與物聯網的融合中誕生!
老白龍馬:物聯網來了!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到底能發生什么樣的巨大變化,我們要拭目以待。
百合花:海爾發布了世界上首臺“物聯網冰箱”,實現了儲存事物的網絡管理。未來的世界太值得期待了。
專家觀點:
工業與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建設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要抓住四個方面的重點:一是要研發各種實際需要的傳感器;二要解決芯片問題,把高端芯片的研制與實施國家重大專項結合起來;三要研究軟件開發;四是要把技術集成起來,解決標準的問題。在理清思路和明確重點的基礎上,要統一規劃,分步實施。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執行院長唐守謙:物聯網在中國已經吹向和進軍的號角,2010年是中國的物聯網元年。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總工程師蔣林濤:在物聯網的業務網層面,完全可以獨立組織網絡。物聯網最大的好處是使通信網產生很多新的價值,這是未來發展非常好的方向。
中國電信副總工程師靳東濱:從物聯網發展的視角看,物聯網的產業鏈大致歸結為4個部分:政府產業政策、設備制造、網絡運營和產業化應用。
中國計算機學會傳感器網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馬建:物聯網相關產業將高度細分,在成本的壓力下,大型公司沒有能力去研究每一個細化的應用環境,因此,物聯網也將給眾多的中小公司帶來機會。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劉海濤:目前最要緊的是需要在國家層面上集中各方骨干力量,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共同推進,在“規范”上下大力氣。規范的主要方面包括:健康的產業價值鏈、標準化體系、有關研發、應用項目的規范等等。目前正處于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和規模化應用的初始階段,快速突破規模產業化的瓶頸技術,搶占制高點,是最緊要的。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