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從前幾年開始,香港政府允許在香港高校就讀的內地生畢業后留港工作,很多人選擇獨自留港發展。但不少人折騰一圈后有了疑問:香港的就業市場,真的如最初所想需要他們嗎?
在港內地生“成長的煩惱”
內地學生偏愛香港高校
香港大學在1998年、1999年就已面向內地招生,但一直未受關注。直到2005年,香港科技大學招收了北京、廣東和成都的三位高考(論壇)狀元后,香港高校搶大陸生源的訊息才受到很大關注。
之后幾年,香港高校與清華北大長期“作戰”,香港高校為爭取大陸生源,提供大量獎學金。香港大學為獎勵成績優異具有多方面特長的內地學生,一年就撥款900萬港元設立入學獎學金。如此豐厚的物質獎勵,成為許多內地學生,尤其是家境普通的內地學生報考香港高校的主要因素。
在香港讀大學,畢業后發展空間大;出國深造路更寬;畢業文憑全球認可等等,也成為內地學生選擇到香港讀大學的因素。在香港理工大學醫學系就讀的柯同學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我已心儀很久,學校的赴國外交換生計劃我已經報名,并且選擇了賓大。”
對于孩子報考香港高校,國際化是家長較為看重的一點。在深圳的黃先生表示,孩子選擇香港的大學,對以后進一步深造和就業都有優勢。家長金女士說:“香港高校中西融合的教學理念和全英文的教學環境,能為孩子以后出國留學深造提供更好的平臺。”
近年來“港漂”一族遇尷尬
一些香港高校學生畢業后選擇留港工作。香港政府積極推動,2003年“輸入內地人才計劃”頒布,2006年“優秀人才入境計劃”頒布,2008年推出“教育樞紐”政策。長期被冠以“精英”美譽的內地在港學生,原本就有“不闖出名堂不回去”的想法,香港政府這些計劃和政策的實施,堅定了他們留在香港發展的信心。
但據香港媒體報道,現實并不像他們想的那么簡單,光是“工作簽證”就讓他們十分頭疼。非香港本地居民想要留在香港工作,需要香港的工作簽證,而工作簽證的辦理程序十分冗雜,許多公司根本不知道如何替內地學生辦理工作簽證,即使了解辦理方法,也因為怕麻煩等因素,放棄聘用內地身份的畢業生。
部分香港高校畢業生有很強的實力加上幸運,找到了香港的工作,但香港的工作壓力往往讓人難以承受。有香港媒體訪問一批在港工作的內地人,發現他們“大部分的生活都是沒日沒夜地工作,除了睡覺吃飯,就是上班開工,沒有私人時間”。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香港人愿意到內地發展,面對這股風潮,留守在香港的內地人有些進退兩難,雖然在港工作遇到一些尷尬,但并不選擇再回內地找工作。原因何在?
現在職業資格證是進入一個行業的“門票”,在香港取得的職業資格證并未得到內地的正式認可,若想回到內地工作,還要重新在內地考取職業資格證,在香港學習了幾年的內地學生,灌輸的是香港教材的知識,與內地教育相差甚大,若想考取職業資格證,難度不小。例如英語(論壇)考級,內地學生頗為熟悉,香港雖長期受西化教育,對英語的要求也很高,但卻并沒實行英語等級政策,要在內地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必須“有證在手”,這就得要學生考取英語等級證書。
許多現實因素,成為“港漂”一族返回內地工作的阻礙,而留在香港卻發現香港并不如最初所想的需要他們,有些人覺得有苦難言。
報考香港的高校,許多學生和家長只看到香港高校的國際化,這只是對“外”的,最后若想回到內地,許多麻煩便接踵而至。所以有專家指出,在報考港校的時候,就應該想清楚到底將來朝哪個方向發展,目標是出國、留港還是回內地。
2008年,香港政府落實“教育樞紐”政策,放寬在港內地畢業生無條件留港一年,而只要在港持續工作七年,便可獲香港永久居民資格。這個政策讓一些在港內地生選擇在香港熬過這段時間——留守香港。
在港取得碩士學位的一位學生,畢業后選擇去了加拿大,后來又回到北京工作,她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人要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地方生長,在香港,所有公司的工作氛圍都差不多,缺乏多樣性和多元化的環境,只有一小部分內地港漂年輕人適合這種壓力土壤。(育路高校招生網搜集整理)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