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8:00-20:00
第十一屆“挑戰杯”競賽中,9所高職院校入圍終審決賽,不少院校成績取得歷史性突破
沒有不會創新的學生 只有不會引導學生創新的學校
被譽為中國大學生的“科技奧林匹克”的“挑戰杯”競賽不光是本科院校學生角逐的舞臺,高職院校學生同樣也有所作為。第十一屆“挑戰杯”競賽雖然落下了帷幕,但留給高職院校師生太多的思考。
在本屆決賽中,湘潭職業技術學院、安慶職業技術學院等9所高職院校學生選送的作品分獲二、三等獎。雖然這樣的成績對一些名牌高校來說也許算不上突出,但對于很多高職院校來說,卻是歷史性的突破。從本屆競賽中可以看出,以就業和技能為導向的高職院校,也逐漸開始注重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這種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入開展,會給傳統的職業教育帶來哪些新的變化?
培養技工不叫高等教育
湘潭職業技術學院選送的作品《自控溫熱氣流加熱式混凝土路面瀝青灌縫機》經專家終審復評,在此次大賽中,最終獲得了二等獎。中國南車集團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的工程院院士劉友梅詳細地了解了這項作品后,評價道:“高職高專大學生能制作這么高水平的作品,不簡單。高職高專學生參與技術改造和工藝革新,創造、擴散和使用新的知識和技術,同樣可以有效地促進科技的進步與發展。”
本屆“挑戰杯”競賽上,入圍決賽的400多所高校中,高職院校只有9所。這一方面反映出不同類型院校人才培養定位方面的顯著差異,一方面也折射出大部分高職院校對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忽視。
在采訪中了解到,這幾家高職院校之所以能獲獎,并非偶然,而是與學校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有著直接的關系。
“太注重培養技能,讓學生學會一項技能就能上崗,那和短期培訓班有什么區別?”湘潭職業技術學院團委書記周頻認為,現在高職教育有一種急功近利的思想,把學習太功利化,學生被教育者嚴重的“格式化”,缺乏創新思維和活力,個性被抹殺,缺少奇思妙想和異想天開的火花。學生也只重視專業課學習,忽視人文素養提高,忽視綜合素質的培養,最終是許多學生“技能型”人才沒有形成,做人的基本的東西也沒形成,什么型的人才都不像。
“科技不斷進步,設備更新周期日益縮短,高職院校的學生如果不具備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創造能力等可持續發展能力,單單掌握了一些支離破碎、片段的知識和技能,很容易被社會淘汰。”周頻認為,高職院校應該為生產、建設、經濟、管理、服務一線培養一大批創新型應用性的“專家級”、“大師級”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商界精英,不能定位于培養“技工”,培養技工不叫高等教育。
在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黃天民看來,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對高職院校來說,也是增進校企合作的一種現實選擇。今年3月,該學院依托專業特長,和當地兩家知名企業簽訂“外包”協議。學校組織骨干專業教師和優秀學生與企業工程師組成聯合技術研發團隊,共同參與科研技術研發工作。
黃天民表示,以往校企合作以共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等形式居多,企業難以找到“利益點”,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現在,學校以產品開發、項目研究為載體,指導教師學生參與項目的研制和生產,實現了學校、企業、學生三方的共贏。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