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論推理
一、三段論推理的基本結構
三段論就是借助一個共同的概念把兩個直言判斷鏈接起來,從而由前提必然推出結論的推理。如:
凡司法機關是國家上層建筑,
人民法院是司法機關,
所以,人民法院是國家上層建筑。
凡科學都是有用的。
凡社會科學都是科學。
所以,凡社會科學都是有用的。
重要知識點:根據定義,一個有效的三段論推理,盡管包含有兩個直言判斷,但是有一個項是“共同的概念”,因此事實上只有三個項目。分別為:
小項:結論中的主項;
大項:結論中謂項;
中項:結論中沒有的項。
二、有效三段論推理的七個規則
1、三段論只有三個項;(且每個項出現的次數相同)
正確三段論包含且只包含三個不同的項,即大項、小項和中項,每個項分別出現兩次。
違反這條規則產生的錯誤叫做“四名詞錯誤”,或稱“四概念錯誤”。構成這種錯誤多數是由于同一個詞語,在大、小前提中表達著兩個不同的概念,看起來像是三個概念,事實是四個不同的概念。
如:群眾是真正的英雄。
我是群眾。
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再如:辦任何事都應當以人為本。
我是人。
所以,辦任何事都應當以我為本。
2、前提中不周延的項,結論中不得周延;
違反這條規則所犯的邏輯錯誤,一種是“小項不當周延”;另一種是“大項不當周延”。
如:凡薯類都是高產作物
凡薯類都是雜糧。
所以,凡雜糧都是高產作物。
再如:所有盜竊犯都是罪犯
張三不是盜竊犯 。
所以,張三不是罪犯。
這里應當注意,規則(3)只是說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項在結論中不得周延。至于前提中周延的項,在結論中可以是周延的,也可以是不周延的。即將周延作為范圍的話,從前提到結論,范圍可以縮小,但不能擴大。
3、中項至少周延一次;
違反這條規則所犯的邏輯錯誤稱為“中項兩次不周延” 。
例如:凡金屬都是導電的。
水是導電的。
所以,水是金屬。
再如:有些亞洲人是黃皮膚的。
中國人是亞洲人。
所以,中國人是黃皮膚的。
4、前提有一個是否定的,則結論一定是否定的;
例:魚類不是生活在陸地上的;
鳥生活在陸地上,
鳥不是魚類。(魚類不是鳥)
這一規則也給我們檢查三段論是否有效以簡單方法。
5、兩個否定的前提,不能推出結論;
如:一切人創造的東西都不是上帝創造的;
宇宙不是人創造的;
從以上兩個判斷中得不到任何確定結論。
這個規則給我們判斷三段論是否有效以簡單方法。
6、前提有一個是特稱的,則結論一定特稱;
例:所有不認真學習的學生都不會取得好成績;
有些取得好成績的同學付出了努力;
所以,有些付出努力的不是不認真學習的。(而不是“所有付出努力的都不是不認真學習的。)
7、兩個特稱的前提,不能推出結論。
例:有些人是好人。
有些人是中國人。
我們能得到有些中國人是好人嗎?
這一規則也為判別三段論是否有效提供了簡單方法。
助記:三段論推理的7個規則是很容易記住的。規則一是關于定義的判斷,2和3是關于量項周延(全稱)的規定,4和5是關于聯項(否定)的規定,6和7是關于聯項(特稱)的規定。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