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類]長期理念
原則1:管理決策以長期理念為基礎,即使因此犧牲短期財務目標也在所不惜。
企業應該有一個優先于任何短期決策的目的理念,使整個企業的運作與發展能配合著朝向這個比賺錢更重要的共同目的。了解你公司的歷史地位,設法使公司邁向下一個階段。企業理念的使命是所有其他原則的基石。
起始點應該是為顧客、社會、經濟創造價值。評估公司每個部門實現此目的的能力。
要有責任。努力決定自己的命運,依靠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對自己的行為、保持與提高創造價值的技能等負起責任。
[第二類]正確的流程方能產生優異成果
原則2:建立無間斷的操作流程以使問題浮現。
重新設計工作流程,使其變成創造高附加價值的無間斷流程。盡力把所有工作計劃中閑置或等候他人工作的時間減少到零。
建立快速輸送材料與信息的流程,使流程與人員緊密地聯結在一起,以便立即浮現問題。
使整個企業文化重視流程,這是促成真正持續改進流程及員工發展的關鍵。
原則3:實施拉式生產制度以避免生產過剩。
在你生產流程下游的顧客需求的時候供應給他們正確數量的正確東西。材料的補充應該由消費量決定,這是準時生產的基本原則。
使在制品及倉庫存貨減至最少,每項產品只維持少量存貨,根據顧客實際鄰取的數量,經常補充存貨。
按顧客的需求每天變化,而不是依靠計算機的時間表與系統來追蹤浪費的存貨。
原則4:使工作負荷水準穩定(生產均衡化),工作應該像龜兔賽跑中的烏龜一樣。
杜絕浪費只是實現精益所必須做的工作的1/3。避免員工與設備的工作負荷過重,以及避免生產安排的不均勻,也同等重要,但多數試圖實行精益原則的企業并不了解這點。
盡量所有制造與服務流程的工作負荷平均化,以取代大多數公司實行的批量生產方法中經常啟動、停止、停止、啟動的做法。
原則5:建立立即暫停以解決問題、從一開始就重視品質管理的文化。
為顧客提供的品質決定著你的定價。
使用所有確保品質的現代方法。
使生產設備具有發現問題及一發現問題就停止生產的能力。設置一種視覺系統以警示團隊或計劃領導者某部機器或某個流程需要協助。“自動化”(具有人類智慧的機器)是“內建”品質(built-quality)的基礎。
在企業中設立支持快速解決問題的制度和對策。
在企業文化中融入發生問題時立即暫停或減緩速度、就地改進質量以提升長期生產力的理念。
原則6:工作的標準化是持續改進與授權員工的基礎。
在工作場所中的任何地方都使用穩定、可重復的方法,以維持流程的可預測性、規律的運作時間,及規律的產出,這是“一個流”與拉式制度的基礎。
到一定時間時,應該汲取對流程的累積學習心得,把現今的最佳實務標準化,讓員工對于標準提出有創意的改進意見,把這些見解納入新標準中。如此一來,當員工變動時,便可以把學習心得傳遞給接替此職務工作的員工。
原則7:運用視覺管理使問題無處隱藏。
使用簡單的視覺指示,以幫助員工立即確定他們是否處于標準狀況下,抑或狀況是否發生變異。
避免因使用計算機屏幕而致使員工的注意力從工作場所移開。
設計簡單的視覺系統,安裝于執行工作的場所,以支持“一個流”與拉式制度。
盡可能把報告縮減為一頁,即使是最重要的財務決策報告亦然。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