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企業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的困境不是市場銷售表現不佳,不是外部競爭環境加劇與咄咄逼人,而是潛在的,無法預知的公關危機。
一個很小的失誤,也許是致命的。360度品牌管理,未來將更多地表現為360度危機管理。基于自身產品問題引起的客訴,企業服務環節產生的抱怨,甚至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都可能把企業攪入一場危機。
如果說,由于企業自身生產、經營等引起的危機尚可理解甚至能夠較為順利地在企業自定的危機處理流程內得到妥善處置的話,那么那些防不勝防,甚至看起來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危機呢?一味推脫,或者極欲撇清,也許并非好主意,至少,越描越黑這種事情并不少見。但保持沉默也可能被看成是心虛。這就像遇見任性的女朋友,說好可能被認為虛偽,說壞會遭來埋怨,不說?什么態度。
江湖險惡。換句話說,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哪怕是稀里糊涂的一刀。
其實,沒有不明不白的危機。不是還有句話曰:出來混,遲早要還嗎?所以,“混”,終究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企業危機公關常常被理解為發生危機后如何化解或者降低由此產生的損失。事實上,危機公關首先應該是防患于未然。神醫扁鵲一家三兄弟皆行醫,誰醫術最高?“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為何?因為他大哥就是擅長看做病隱,能夠及早除之。所以,危機公關,以能防患于未然為最佳目標。
不論是在企業平素經營過程中暗潛的危機,還是防不勝防的意外危機,大多可尋根探究。稍作羅列,權且做參考:
一、制度危機。企業都有自己的規章制度,以此維護企業日常經營運作。產品生產、作業標準、人事制度、財務制度甚至不成文的“潛規則”。這些公司的根本體系,可能是導致企業危機的最大隱患。尤其是不可說,不成文的“潛規則”。平素這些規章制度確實達到了企業主維系企業和諧發展的作用,但一旦有較真者或者某些沖突發生時,我們便看見,企業規章制度與法律沖突,作業流程與實際操作之間的沖突,潛規則里的空子等等問題,造成的人事危機、安全危機、服務危機等等。最可笑的是,企業往往最后把危機發生的責任推卸給規章制度與流程。這些都誰定的?一切無事倒也罷。所以,文本制度一定需要謹慎規范,落實到位,不然,遲早自己扇自己的耳光。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