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巨大無比的環境欠賬總歸要還的——無論以哪種形式。中國必須高瞻遠矚,趁還可以控制的時候就開始償還債務,而不是讓債臺高筑,最終威脅到讓大家都破產
根據國家環保總局發布的中國因環境損失而下調的GDP估計,清理2004年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就需要840億美元,相當于當年GDP的3%。但是,更現實的估計認為,環境損失占中國每年GDP增長的8%-13%。這就意味著,由于環境污染,中國幾乎失去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一切經濟成就。
中國環境問題根源復雜,可以歸結為對于馬克思主義的誤解。我們一直把馬克思主義看作斗爭哲學,相信經濟發展能解決所有問題。在改革時期,這種誤解轉變成對物質利益無限制、不計道德的追求。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的人與自然的和諧被拋在一邊。結果,高耗能、高污染的礦物開采、紡織、造紙、鋼鐵、化工和建材業統治了中國經濟。
中國人口的四分之一飲用低于標準的水;三分之一的城市居民呼吸嚴重污染的空氣;中國平均每兩天就會發生一起嚴重的水污染事件。盡管新的五年規劃制定了精確的目標,許多省份卻還沒有實現上一個五年計劃的主要環保目標。
的確,中國在過去30年實現了西方國家需要100年才實現的經濟發展。但是,中國這30年也承受了一個世紀的環境破壞。不幸與西方國家不同的是,我們無法等到年人均GDP達到一萬美元時再解決環境問題。專家估計,當中國年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環境危機將會加劇到危險的地步。
更糟糕的是,盡管我們拋棄傳統文化的精華,卻沒吸收現代文明好的一面,建立在權利和義務基礎之上的“社會契約”概念是構成有效環保先決條件的基本價值觀被忽略。結果,在計算生產成本時,環保項目經常不被列入,很少有人會費神為中國的貧困和沒有權勢的人考慮環境成本和他們的權利。
環境因素急待在中國的宏觀經濟規劃中被切實重視。這就要求在重要產業項目和耗能大戶的規劃中制定更為理性的戰略。必須改革土地規劃,打破工業壟斷,發展目標應當根據人口、資源數量以及吸收污染的能力來予以制定。
工業化國家大量利用核能、風力、沼氣和其他可再生資源。中國在這方面的技術甚至落后于印度和巴基斯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我們對煤炭的依賴是對氣候變化的最大威脅。目前,根本就沒替代。從長遠來看,清潔能源是在不造成無可挽回的環境破壞的情況下帶來經濟增長的惟一的途徑。
中國人民在環保問題上最利益攸關,能夠成為環境保護的推動力量。地方社區、非政府組織必須做份內事情,不能僅僅把自己局限于向上級呼吁,必須進入其他領域,包括公開聽證、福利訴訟、提高媒體報道以及其他自愿性的活動。但是,最后權力在政府那里。中國領導人應該賦予環保干部以實權來實施現有法律并堵塞法律漏洞。只有引入獎勵保護環境者、懲罰污染者的法律機制以及幫助聯合散落在不同地方的環境監督組織才能做到。最重要的是,需要建立促使官員保護環境的環境政績體系。
中國正處在生態環境的危機點。中國巨大無比的環境欠賬總歸要還的——無論以哪種形式。中國必須高瞻遠矚,趁還可以控制的時候就開始償還債務,而不是讓債臺高筑,最終威脅到讓大家都破產。
(作者為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