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馳創始人孫宏斌看準了大勢,卻一味只知高舉高打的進攻擴張,最終因為資金鏈斷裂而不得不把公司賣給他人
順馳給地產業界留下的兩個關鍵詞是:“規模”、“速度”。2003年7月,孫宏斌在中城房網上第一次提出順馳要“做全國第一”,在當時“刀耕火種”的房地產行業提出“1000億目標”,都彰顯出孫宏斌“做大”的雄心。全國擴展、大面積、不計成本地拿地,從拿地到開工只需要3個月的周期……一時間,地產界有了“順馳速度”這么一個新名詞。順馳像一個充滿進攻性的猛獸,在全國范圍內四處出擊。
毫無疑問,順馳的進攻性就是孫宏斌的進攻性。要支撐順馳銷售業績未來三年100%、甚至200%以上的增長計劃,資金和管理成為順馳必須面對的最重要的兩個問題。孫宏斌啟用了時年未到30歲的新銳汪浩擔任CFO,提出了“現金-現金”的資金管理模式;他也大膽提用一些有金融、政府背景的人擔任高職為順馳謀求各種資金管道;但事實上,在“找錢”的路上,一直是孫宏斌一人奮力獨行。
2004年2月開始的香港上市之路半年之后就被堵死,孫宏斌果斷地與原上市保薦人香港匯豐銀行分手,轉而投向在投行界以“激進”著稱的摩根斯坦利。自此以后,孫宏斌的主要工作就是為順馳“找錢”。
愿意在“找錢”上投入大量時間的孫宏斌,并沒有將同樣的精力放于企業的內部管理。雖然順馳以“會多”著稱,但是,據順馳一位前高管介紹,這種內部溝通和管理大多是孫宏斌意志的從上到下的傳達,“保安都能背出公司的戰略”就是這種管理模式的表現之一。如果孫宏斌能夠花更大精力培養一個有效執行的高管團隊,情況可能會發生根本改變。但是,從副總裁楊哲到董事會主席張桂宗,順馳在走出天津后,就不斷流失高管。2005年原CFO汪浩履新CEO職位,華北區、華東區總經理、副總經理職位不斷變化,2006年年初,退居幕后的孫宏斌又高調“歸來”,擔任董事長。自始至終,孫宏斌沒有為自己培養一個優質、穩定的“高參”團隊,這讓順馳發展節奏更多由孫宏斌一人性格決定,加劇了順馳在進攻與防守上力量分配的失衡。
一直以來,順馳的經營管理都是圍繞“規模”、“速度”的目標來進行,為了做大,為了快,對員工的“信任”、“放權”都到了其他地產企業不敢相信的地步。“多花點錢沒關系,快速開工,銷售就找回來了。”孫宏斌是個算大賬不愛小錢的人,但是這種為了進攻而做出的過度放權太危險了,本應把控的管理防守嚴重不足。順馳某些項目總經理營私舞弊、中飽私囊的行為在2005年已經到了明目張膽的地步。
其后收購順馳的香港路勁董事長單偉豹直言不諱地評價孫宏斌“管理不行”,“順馳的管理嚴重失控,充斥著以欺騙來牟利的員工。”管理的失控嚴重損害了順馳的盈利能力,一般房地產企業的管理費用在總成本的占比為2%-3%,而順馳的這一數字高達8%-9%。順馳CEO汪浩曾經在2005年8月告訴《中國企業家》,順馳的凈利潤率不到10%。但是,一位已經離開順馳的華北區域集團高管告訴記者,順馳最近兩年的凈利潤率甚至不到1%。
在最近一次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提到了《喬家大院》,“你說喬致庸為什么做棉花生意做得很好又要做茶葉生意,為什么在山西做票號做的很好又要把做到全國去?我不會放過機會,我永遠不會像某些公司一樣,讓大筆的現金趴在賬上。”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