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最終被釘上十字架,完成了道成肉身現身說法的遠大理想;東方的神仙往往另辟蹊徑,轉身入高山,云深不知處
《圣經》的福音書中記載了耶穌履海的故事。耶穌的門徒們乘船先入海中,留下耶穌一個人在這邊兒山上禱告。到了夜里四更天時分,耶穌禱告完畢,從山上下來,徑直走入水中,去與他的門徒會合。

大家在船上看見一個人在海面上行走,“就驚慌了”,都說這是個鬼怪,不禁大喊大叫起來。耶穌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他的第一個門徒彼得膽子大些,應聲說:“主,如果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耶穌就讓他過去。彼得從船上下到黑暗的海面上,開始了奇妙之旅。其時風浪很大,彼得的海面行走搖擺不定,他心里害怕,眼見就要沉入海中。“主啊,救我!”彼得喊道。耶穌伸手拉住他,說:“你這小心的人哪,為什么疑惑呢?”上得船來,船上的人都向耶穌下拜:“你真是神的兒子了。”
類似的神跡在《圣經》新舊約中有很多。說到神跡,我中華上國的想象力更是五彩斑斕極盡奇詭,歷代能點石成金撒豆成兵者不勝枚舉。像耶穌這等“水上漂”的功夫我們當然也有。《太平廣記》引《神仙傳》“孫博”一條中說,孫博能在水火中穿行,不沾不灼,而且能讓千百人隨己于水火中往來。有時候孫博高興了,也不考慮今天是禮拜幾,就帶著一大群人跑到水面上,鋪塊席子,大擺筵宴。吃到興奮處,孫博一揮手,大家就在水面上跳起舞來,感覺人間真是美好。孫大師能指物生火,再指則恢復如故。有一戶人家的仆人心情不好離家出走,跑到一座軍營里藏起來。孫博對其主人說:“你別著急,我替你把軍營燒了,那小子必然跳將出來,你上前一捉一個準兒。”話音未落,軍營火起,那小子果然現出身形,被捉拿歸案。這一邊兒,孫博再施法術,軍營完好如初。
孫大師能吞刀劍,不是一把兩把,而是成百上千價地吞。孫大師能入磐石,至于普通墻壁,那更是來去自如。《太平廣記》中如孫博者亦指不勝屈,充分體現出古代人民群眾胡思亂想的強大能力。
耶穌和孫博的故事有很大不同。耶穌行神跡的時候總是要遭到懷疑,孫博的神通卻一開始就深入人心,大家眉開眼笑,樂觀其成;耶穌所行神跡一旦被確認,大家即虔心向神,不生二心。觀眾對待孫博的態度是,我們可以無條件地信任你,也可以無條件地打倒你。總之是一擁而上,基本不動腦子;耶穌展示神跡的目的是為堅定信仰者的信心,孫博則是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娛樂需求,化人生于游戲,其樂融融。
如此說來,《圣經》傳統下的商人重程序、守規則就很好理解了。規則的制定可以懷疑,而一經確立,則奉行不誤。孫博影響下的商人呈現出的面貌全然不同:既然都是游戲,對待它的態度自然可以隨心所欲,為了增加其刺激性,可以不斷修改規則。見到神跡后,大家對耶穌說:“你真是神的兒子了。”對于孫博,觀眾想的是,這法子真不錯,什么時候我也比劃比劃。
耶穌最終被釘上十字架,完成了道成肉身現身說法的遠大理想;東方的神仙往往另辟蹊徑,轉身入高山,云深不知處。所以,比爾·蓋茨、巴菲特這樣散盡萬貫家財的商人讓人敬畏,我們的商人們長袖善舞多錢善賈,聚斂無度,讓人害怕。
在敘說耶穌的故事時,我盡可能忠于原文,因為《圣經》最后說,在預言上增刪者必有惡報。我雖然沒有擅動預言,也是心存忌憚。當我來到《太平廣記》,眼前登時豁然開朗,油然而生添油加醋之心。要讓我們學會敬畏,太難。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