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網,一站式的學習教育平臺

資本流動性過剩:減少還是利用?

來源: 時間:2008-02-22 11:53:09

  “流動性過剩”,“錢太多了”,這已經成為時下全球性的時髦話題,“流動性”這一專有金融學名詞最早出現于宏觀經濟學奠基人,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羅納德·凱恩斯經典之作《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之中,如今這一攜帶濃重學術味道的名詞在中國輿論中被廣泛使用,已經走進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引起了中國政府官員和普通百姓的共同關注,而消除和減少流動性過剩成為時下中國經濟運行過程中必須破解的現實課題。
  
  從表面上看,全球的錢是太多了,有的專家列數:中東石油的“錢”很多,俄羅斯與加拿大自然資源的“錢”很多,美國高科技的“錢”也很多,幾乎到處都是錢;在華爾街,開放式基金、對沖基金、私人股權基金公司,隨便就有幾百億、幾千億美元的管理規模,就連金融市場很不發達的中國,“錢”也多的不得了。如果按廣義的貨幣與GDP之比來衡量,1980年中國廣義“錢”量只是GDP的22%,相對于每一塊錢的GDP只有0.22元錢在流通。從那以后,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深入,中國經濟的“錢”化程度直線上升,到2003年,流通的“錢”量是GDP的1.9倍,相對于每一元錢的GDP產出,差不多有2元錢在流通。而我國金融機構存款達到了5萬多億元,A股市值16萬億元,新增市場資金年均6000多億元。目前貨幣的供應水平是歷史上少有的,也比世界其他國家都高。這個世界是否陷入了非理性的繁榮,泡沫吹得太大了?市場是否已經難以消化,將形成流動性泛濫。
  然而,單純從貨幣供應占GDP之比卻不能定論“錢”是否太多了,關鍵要看通貨膨脹率的高低。如果通貨膨脹不是問題,貨幣供應、資本供應再多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不能再以傳統經濟的認識判斷新的經濟現象
  
  世界似乎沒有遵循歷史的規律。跟以往歷史時期相比,“錢”多、資本多卻沒有產生嚴重的通貨膨脹,目前主要國家的通貨膨脹率都在2%-3%,人們預測的全球金融大泡沫遲遲沒有破滅,與此同時,我國中央銀行針對流動性過剩問題頻頻出拳,但結果卻收效甚微。看來,我們要重新審視當今經濟的根本特征,在新時代的新現象下,我們不能再以傳統經濟的認識去判斷現在的事物。今天資本市場帶來的“流動性過剩”跟傳統經濟中“貨幣發行過剩”,是兩個根本不同的概念。
  目前我國專家學者對資本市場的評價,對資本流動性過剩的評價存在很大差異,很多人把資本流動性過剩看成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宏觀經濟問題,有關政策部門也采取很多政策措施去調控它。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著名經濟學家吳曉求卻認為:“沒有流動性過剩就沒有中國資本市場的今天”,并認為“可以利用流動性過剩做很多事”。這樣的說法讓很多人感到有新意,近期我們就“減少資本流動性過剩還是利用資本流動性過剩”問題訪問了吳曉求教授。
  
  利用流動性過剩發展資本市場
  
  《經濟導刊》:最近關于流動性過剩,人們議論很多。流動性過剩在普遍的輿論當中已被認為是造成目前全球性泡沫的罪魁禍首,您能介紹您的觀點嗎?
  吳曉求:現在流動性過剩可能已成為全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現象,在中國可能比全球更加明顯,因為中國的流行性過剩本質上是制度造成的,是一種制度性的流動性過剩,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有錢但是不知道干什么,投資渠道狹窄,投資產品比較少,項目也比較少,如果調控不當的話,可能就會使物價大幅度的上漲,那么像房價也會大幅度的上漲,帶來一些負面的作用。但是對于中國來說,流動性過剩,我個人認為對中國金融體系市場化的改革,它是個必要的環境。
  中國要注重發展資本市場。發展資本市場才能夠為流動性過剩提供足夠多的投資品。金融體系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職能,就是為全社會的成員提供不同特點的金融產品,供不同檔次的人進行投資。
  流動性過剩為中國金融體系的市場化改革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同時也為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外部環境。如果說沒有流動性過剩的話,我們拿什么購買力去購買這些資產?而且發展資本市場,推動中國金融體系的市場化的改革,是當今中國改革之中的重點,因為對未來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具有戰略價值的。
  我們國家現在是一個經濟大國,制造業的強大成就了我們經濟大國這樣一個地位,但是我們還不是一個經濟強國,那么有兩個輪子才能推動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邁進。一個輪子就是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新的科學技術在產業中的應用,這非常重要。第二個就是一個現代金融體系,它將在中國的一個經濟大國變成經濟強國過程中發揮絕對性的作用。這個現代金融體系就是資本市場。從這個意義上說,流動性過剩將我們的快速發展,建立一個可以使我們的國家邁向經濟強國的現代金融體系奠定基礎,所以不要太害怕流動性的過剩,要通過結構性政策的引導,使這部分流動性過剩資金,逐步的、有序的進入到資本市場中來發展它。
  《經濟導刊》:只要調控得當,宏觀政策能夠比較好的處理,那么流動性過剩是否是一個利大于弊的一個現象?
  吳曉求:所謂結構性政策,在物價、房價和資本市場,資本產品的價格方面,我們引導的政策一定是讓它先進入到資本市場中來,進入到金融市場中來,其次可以讓它有序地進入到房地產市場中來,最后再讓它進入到物價中來,都不是先大幅上漲物價。
  《經濟導刊》:避開導致通貨膨脹的這樣一個弊端,推進資本市場的繁榮,資本市場本身是一個實現社會資源合理分配的一個有效配置,更多地發揮它的這種配置的作用,而減少其在通貨膨脹上面產生作用。
  
  為什么全球性流動過剩而泡沫不破滅
  
  《經濟導刊》:目前這種流動性過剩不是一個簡單的中國現象,它是一個全球性的普遍現象。在二戰以后,經歷了兩次大的技術變革,生產力的提高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人的需求是有限的,或者說發現需求,去創造一個新的需求。它的速度趕不上鈔票增加的速度快。
  正是因為有全球性的流動性過剩,而中國在這種全球化的過程當中,又處在經濟發展火車頭的地位,這個火車頭本身就意味著有更多的機會,更多的上升空間,那么它會吸引更多的資本進入,全球性的流動性過剩流向哪里呢?向中國流嗎?按照您的觀點我們不必害怕,應當有效利用?
  吳曉求:是的。全球流動性過剩會流向兩個方向,一個就是像中國這樣具有潛在投資價值的國家,特別是它的金融市場,另外資本市場一定是向全球的金融市場流動,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在最近一段時期全球的股票價格連創新高,這不僅僅是在中國,全球都是這樣的。
  《經濟導刊》:很多觀點認為會導致泡沫,一定的泡沫對經濟發展來講,尤其高速經濟發展來講,是一個相伴相隨的關系,人們經歷了很多次經濟危機,所以對泡沫會引發這種危機也是心有余悸。從這點來看,你是否認為目前中國和全球因流動性過剩,吹起了目前資本市場的或者衍生品的價格。從傳統經濟學觀點來看,它已經發展成一種很大的泡沫了。現在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達到幾十倍已經快成了一個常態了。這個您怎么看,它到底是傳統意義上的泡沫,還是新的發展時期,技術革命的原因,全球化的原因,以及全球性制度變革的原因,等等。是一個新的現象?
  吳曉求:因為全球的股票價格都在往上漲,所以大家馬上就會想到社會出現了泡沫。這個泡沫說法,當然是由來已久了,所謂的泡沫經濟時代,一般說是資產價格出現了泡沫,它有幾種說法:一個是和它的市盈率來比較,一個是和它的所謂的真實價格相比較。實際上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資產價格泡沫化是一個基本的趨勢或者說資產價值的膨脹,有了資本市場之后,資產價格就開始在膨脹,沒有市場之前,我們衡量一個企業,說它究竟值多少錢,在相當長的時期里是個會計概念。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閱讀全文

一站式擇校服務!【免費領取】專業規劃&擇校方案

*學生姓名 :
*手機號碼 :
*意向專業 :
 意向院校 :
*當前學歷 :
免費領取 :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

用戶評論
500字以內
發送
    在職研究生報考條件評測
    相關文章推薦

    在職MBA熱門關注

    免費咨詢

    在線咨詢 報考資格測評
    掃碼關注
    在職研究生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官方微信公眾號

    電話咨詢
    聯系電話
    010-51264100 15901414202
    微信咨詢
    用手機號進行搜索添加微信好友
    15901414202

    張老師

    15901414201

    張老師

    15811207920

    育小路

    一對一免費咨詢

    張老師
    返回頂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三上悠亚AV福利在线观看 | 婷婷成人亚洲综合国产麻豆 |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网站 | 伊伊综合网在线视频免费 | 日本一道本高清一区二区 | 日本一区二区三不卡精品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