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融結合將提高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在世界經濟日趨一體化的過程中,國際競爭力的強弱事關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存亡,國際競爭力是指一個國家在世界經濟的大環境下,與各國的競爭力相比較,其創造增加值和國民財富持續增長的能力。其中企業管理競爭力是國際競爭力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企業管理競爭力是指一國企業或企業家設計、生產、銷售產品和勞務的能力,其價格特性比競爭對手更具有市場吸引力。綜觀世界經濟領域,占主導地位的絕大部分是被稱為“金融寡頭”的銀企壟斷集團。而500強中有80%以上都是成功地進行產融結合的運作。加入WTO后,我國現有的金融業和企業界的國際競爭力都面臨嚴峻挑戰。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企業集團的平均規模和行業集中率還相距甚遠。2001年,在世界500強中,我國只有六家企業能列位其中。要改變這一現狀,單憑貿易手段和金融手段很難實現,而必須依靠產業和金融業結合,銀行和企業的聯系更加廣泛而深刻,通過穩定的信貸關系、資本結合、人力結合和信息共享等,產生“1+1>2”的協同效應。
我國現階段產融結合的實現途徑
實現以市場為主導的產融結合
典型的產融結合模式有:政府主導型、企業主導型、銀行主導型和市場主導型。中國現階段產融結合模式屬于政府主導型,以市場為主導的產融結合模式基本的定位以市場機制為基礎,而且以資本市場為依托具有以下優勢:第一,資本市場是風險資本形成和支持高新技術研究開發與產業化的最重要機制,而現代積極的競爭優勢來自于高新技術的產業化。第二,資本市場不僅具有較低的交易費用、信息的開發性和獲得性、資產流動性的優勢,而且還為金融資本的需求者創造了一個獲得低成本資金的供給機制。再次,在多樣化、高度市場化的融資體系中,企業的融資選擇具有很大的自主性,這不僅有利于企業資本結構合理化,而且也使企業較少受制于銀行。此外,資本市場通過證券交易、接管、并購等途徑和公開信息披露機制促進了金融資本使用效率,從而有助于實現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有效配置。美國的“新經濟”很好地證明了這種產融結合模式的比較優勢。因此以市場主導型產融結合無疑是我國的理想目標。
發展和完善投資銀行業務。產融結合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求兩者在流動中進行組合,才能產生效率。投資銀行具有多方面的優勢,無論是在資產重組、企業兼并中,還是在證券承銷方面,它都能發揮其他結構不能發揮的作用。在西方發達國家的資本市場中,投資銀行體系很發達。 同商業銀行相比較,投資銀行是一類較為特殊的中介機構,它既是投資中介人,本身又是機構投資者,它具有價格發現功能,是個“造市者”,它最顯著的特征是角色的多元性:它既是經紀人,又是自營商;既是資金的需求者,又是使用者。投行的這一特殊角色使它既能為資金缺乏者和其他機構發行證券以籌資,又能為資金富余者尋找投資機會,基本上發揮了商業銀行的中介、溝通功能,促進了產融結合;而且,企業通過投行發行、營銷股票而獲得權益性資金,可以減少利息開支、降低成本,也分散了原高度集中于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
產融結合的紐帶:資產證券化。20世紀80年代以后,在金融自由化過程中,資產證券化潮流迅速興起。
資產證券化通常是指金融資產的證券化,即資產證券發起人把流動性差的金融資產出售給獨立于發起人信用的金融資產的買方,再由金融資產的買方以所購金融資產為擔保發行資產支持證券,以收回購買資金,資產證券化一方面大大增強了銀行等金融機構對產業部門的支持能力,降低了貸款者的風險,另一方面,打破了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的藩籬,使銀行等從事間接融資活動的機構能夠介入直接融資市場。
資產證券化將在產融結合機制的市場深化中起主要作用:第一,資產證券化使流動性差的金融資產具有了流動性,使所有權的運動及其權益的實現與其客體的實際營運相分離,這就以最低的成本推動資本高效的流動和重組。第二,資產證券化具有風險分散與轉移功能,這就提高了長期資本和風險資本的供應能力,促進了產融結合的效率。第三,資產證券化能降低傳統的產融結合所造成的銀行和產業壟斷及信息的內部獨占性,促進金融機構間、企業間的競爭。第四,資產證券化可促使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的業務領域更多滲透,加強雙方的聯系和合作,進一步推進綜合經營的發展。
(作者為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博士研究生)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