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刊》:左總,中國企業的角色是要做框架性的,就是搭基礎,而BEA是要給你們提供材料,提供窗戶、地板、門這種材料,你們在這個過程中,是怎么配合,怎么合作的?
左總:所謂搭建集成或者開發都要依賴這些產品,例如一門新炮,無論你的戰術是怎么做的話,還是要依賴武器,要熟悉武器,才能夠服務好。另外技術的發展有很多分支,如果選錯了技術,再想改的時候就來不及了,但是我們不一定有很強的能力去預先判斷哪個技術更有前瞻性,通常采取的方法就是選擇業內比較領先的,它的領先證明它一直是在做比較正確的事情,另外選擇合作精神比較好的企業來合作,BEA就是這樣的一類公司。
《經濟導刊》:它有很強的能力,合作精神又非常好,幾個因素加起來,合作就很容易成功。
蔡總:我們會提供技術、產品和相應的服務,而合作伙伴對本土市場、客戶、行業的認識很深,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他們給我們的最終用戶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變成了一個共贏共進的合作關系。
把最新的產品技術帶到中國
《經濟導刊》:BEA從1997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一直是以積極、穩健、創新的風格來開拓中國市場的,那么中國市場對BEA的吸引力到底在哪兒?
蔡總:中國的軟件市場潛力非常巨大,中國的經濟發展得很快,企業對信息的需求很大,政府部門也一樣,需要通過信息的獲取,加強對社會的服務,所以形成了一個對軟件需求很大的市場。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中國有一個很龐大的軟件人才市場,正因為如此,BEA會在中國成立了兩個研發中心,一個面對產品,一個面對行業。
《經濟導刊》:研究的對象和研究的產品,是只用在中國市場,還是面向全球的研發呢?
蔡總:產品的研發中心是面對全球的,但是服務的對象包括了中國市場以及全球市場;另一個研發中心是面對行業的,以中國的市場為主,也支持亞太區的市場。
《經濟導刊》:目前在國內已經成為客戶的首選,那么BEA在中國,今后目標是什么?
蔡總:我們在中國的業務增長率非常高,目前BEA在中間件市場里的市場份額是穩占第一位的。
而且我們的產品和技術已經在中國很多行業中被廣泛的應用了,比如金融、保險、電信、政府、電力、鐵路、交通、醫療保險等等。我們下一步發展的目標就是希望把BEA的產品和技術推廣到更多的行業,比如說像制造業,零售業。
《經濟導刊》:扎根中國,為中國客戶服務,是BEA對中國市場的承諾,把最新的產品技術、解決方案帶到中國來,在這些方面具體將做哪些努力?
蔡總:實施SOA,首先就必須要有強大的技術、集成能力,才可以做得到,因為我們談論的現在都是信息系統,技術含量要求很高。我們成立了兩個研發中心,為的就是要更貼近客戶,更貼近我們的合作伙伴。我們把合作伙伴看成是我們的客戶,只有合作伙伴在技術上能夠充分掌握了解BEA的產品,才有機會把我們的技術和產品帶給客戶。這兩個研發中心擔起了在技術方面的支撐工作。除了研發中心,我們在中國還有一個很龐大的技術隊伍,售前的技術支持及售后的支持隊伍。售后的跟蹤服務是BEA另外一個創新,我們可以遠程監控客戶系統的狀態。我們很多第一客戶都是全球性的大企業,是財富500強的客戶,這些用戶的服務都是不能停的,因為他們提供給廣大客戶的都是關鍵性的服務。我們可以通過一些遠程的監控,當系統有出現問題的跡象時候,我們已經知道了,一旦客戶系統出了問題就已經太晚了,而在問題還沒出現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可以幫助客戶去解決問題了。
《經濟導刊》:你們實現了預警的效果。
蔡總:就是預警的效果。這個也使得我們能夠幫助客戶簡化IT,建立一個非常穩定可靠的系統。我們必須要通過合資伙伴,才能夠更貼近客戶,更了解客戶的需求,并制定出更個性化的系統。
《經濟導刊》:對于客戶來說,你們在很多方面實際上是聯動的,在為他們服務。
左總:對,我們相當于一個價值鏈,更貼近用戶那一面,作為一個技術廠家,一方面他們直接跟客戶有溝通,另外一方面,我們也會把一些客戶遇到的問題及時的反饋給BEA公司,讓他做一些產品的改進。BEA提出很多管理的思路都讓我們很受啟發,它們把合作伙伴視為準客戶、客戶。BEA以一種尊重我們的態度來和我們合作,我們合作得更好,進而給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經濟導刊》:你們建立了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聯盟關系,在很多方面是互動的,中方在前面反饋很多用戶的信息、需求,然后BEA在研發、技術上進行這樣的互動。我看到BEA在針對很多不同的行業,比如說電信、金融機構,還有政府部門,這些行業訴求點是不一樣的,比如電信,它可能要提高它的運營效率,這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還要提高聚合服務能力;金融行業內是分業經營,比如像銀行業、證券業、信托業、基金,它們要求也是不一樣的,金融行業對風險控制要求非常高;政府對它下屬機構要有服務水平方面的要求,另外它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BEA要結合行業的特點,提供量身訂作、個性化的服務,所以很多解決方案在不同行業的差異性很大。你們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解決方案的關注點,主要是在哪些方面?
蔡總:個性化的解決方案,肯定是BEA成功的因素之一。不同的行業在IT需求方面是不一樣的。我們公司的人員是以行業來劃分,這些人員會去了解自己所負責的那個行業的客戶需求,通過他們的協調,把公司內部其他部門的資源整合起來,為這個行業提供,解決方案。BEA以前在中國沒有研發中心,只能把需求拿回總部美國,但是因為有文化的差異、有語言、時間的障礙,所以對市場的響應就很慢。
《經濟導刊》:市場本身的要求也不一樣,比如說金融行業,中國金融的發展和發達國家的發展不是在一個階段、一個水平線上。比如說金融的風險控制方面,我們做風險控制,和其他一些國家的風險控制點就不太一樣,所以這個還是要對中國行業的發展有很深入的了解。我看了BEA的資料,發現你們進入一個行業以后,調查研究是比較深入的。中國的企業要學習國外一些比較大的跨國公司的先進做法,一個是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另外一個是管理經驗。BEA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啟發。它進入一個行業以后,迅速地了解這個行業,掌握關鍵點,然后做出非常切合實際的解決方案。
左總:實際上個性化服務也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應用層面的,一部分是系統層面的,應用層面的特色在中國非常明顯,因為我們國家大企業或者政府機構都是全國性的,適應不同地區的需要,這些地區的經濟發達程度也不一樣,甚至管理習慣也不太一樣,所以軟件要兼顧到各個地方的個性化,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另外現在銀行或者保險行業都強調集中管控,就是需要在應用方面做很多通用性的設計,同時要有一個技術支撐,比如BEA的產品就是一個應用服務器,它把業務信息系統集中起來,但是它的終端散落在全國各地,在技術上需要有一個系統來做支撐,這就是所謂的應用服務器,通過它支撐全國集中管理的模式。目前我們國內企業在集中管理的方面也在強調個性化、外掛等等這些功能,這些功能實際上有些是在學習BEA。
怎樣與本土公司建立長期互利的戰略伙伴關系
《經濟導刊》:BEA在中國參與了很多大型電子政務建設的項目,比如說金財、金稅、金保、金水這樣的項目,還參與了一些很重要的行業,比如郵政、廣電、鐵路、電力這些行業信息化的建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包括合作經驗。你認為作為一個跨國公司,它應該跟本土的公司、合作伙伴,建立一個什么樣的長期互利互惠的戰略合作關系?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