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07年以來,中國搜索市場可謂風生水起。先有百度攜本土流量老大的余威,進軍日本;后有Google放棄其一貫堅持的技術路線,開啟娛樂路線,向“草根”階層靠攏:繼16.5億美元收購了人氣火爆的視頻共享網站YouTube之后,又入股中國文件共享網站迅雷網絡科技公司。另據國外媒體報道,Google公司已確定與中國網絡瀏覽器“傲游”(Maxthon)建立合作關系;而作為三巨頭之一的雅虎中國也實施了所謂的“社區化戰略”:群組、社區、多米諾計劃、生活化搜索等新概念層出不窮……一系列新概念、新事件在不斷地刺激著業界和市場的神經,搜索市場的變化之快讓人目不暇接。在紛亂的市場現狀下,搜索巨頭們各自不同的發展走向也都逐漸浮出水面。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搜索三巨頭的做法雖然各異,卻是殊途同歸:通過各種資源的整合來強化其在搜索市場的地位。
比如百度,雖然憑借其龐大的個人用戶流量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不過,這并不代表百度的中文搜索技術已經滿足了國內所有網民的需求。中科院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尚無任何一家搜索引擎能完全滿足用戶的需求,這意味著盡管百度位居中文搜索市場的首位,但其他的搜索引擎廠商也并非全無機會。
畢竟隨著搜索市場的成熟,企業在對待流量上也越加趨于理性,除了關于潛在客戶的點擊量外,對于那些能真正帶來收益的流量更加關注。因此,流量效果評估也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
專家指出,對于使用搜索營銷的企業來說,搜索廠商帶來的商業流量是非常關鍵的指標,也是企業用戶選擇搜索廠商最應看重的因素之一。因為商業流量比重越高,企業廣告被點擊后達成實際銷售的幾率就越大,可以說搜索引擎的商業流量與搜索競價的效果有著直接的關系。商業流量已經成為企業客戶選擇競價廠商的一項重要標準。
顯然,對于商業流量的越來越重視對百度并非有利。在觀察家看來,以學生流量居多,以及過于娛樂化的定位,使百度陷入了“高流量、低價值”的困境。
在Google正在為自己的技術開啟“草根化”定位之時,百度留下的空檔無疑就成為了雅虎的機會。自被整合進入到阿里巴巴以來,雅虎中國就一直都沒有放棄過企業搜索領域的努力。繼先期在中國推出了新一代YST技術,啟動了獨立搜索域名www.yahoo.cn之后,近期又在原有的競價搜索基礎上相繼推出了全新定費搜索產品百業窗、購物搜索等,來滿足不同企業的需求。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2006年中國搜索引擎市場調查報告》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雅虎的客戶忠誠度上升了15.6個百分點,成為用戶忠誠度上升速度最快的搜索引擎。CCWResearch發布的《2006年中國搜索引擎市場研究報告》也顯示,雅虎以3.84分(總分為5分)的客戶滿意度超越百度、Google而高居榜首。
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總裁兼雅虎中國總裁曾鳴表示,在2007年雅虎將加快對市場的反應速度,借助雅虎美國的強大經驗和技術支持以及阿里巴巴強大的資源投入和本土運作經驗,進一步融合淘寶、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資源優勢,成為中國互聯網營銷與商務應用、中國企業未來發展的有力推動者。這也意味著雅虎將把通過提升商業流量來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作為今年的戰略重心,同百度過于娛樂化的用戶群體有了明顯的區別。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雅虎中國在企業搜索領域可以高枕無憂。根據CCW Research《2006年中國搜索引擎市場研究報告》中的數據顯示:雅虎的商業流量為88.9%,Google為85.6%,百度為79.5%,從中我們可以直接看到,搜索三強在商業流量率上的差距并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么大。
而且,隨著企業對于網絡營銷以及搜索引擎理解的進一步加深,搜索營銷市場將在今年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按照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2007中國互聯網調查報告》的預測,這一增長幅度將保持在30%以上。
應該說,隨著搜索市場的升溫,搜索巨頭都有足夠的時間來調整既有戰略,因此,對于目標市場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摩根士丹利在香港的分析師Richard Ji就此評論說,2007年將是中國搜索市場的一個分水嶺,有了充足儲備的企業將成為最終的贏家。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