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一本名為《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的書,在整個美國引起了一場震蕩。從4月問世起,僅僅半年時間,該書的銷售量就已經突破一百萬冊,名列紐約時報、《商業周刊》、亞馬遜書店等暢銷書排行榜的首位。比爾·蓋茨多次推薦這本書,他認為:這是所有決策者和企業員工都必須讀的一本書。《商業周刊》說:所有的MBA都在讀這本書。《財富》雜志則說:全美國的州長、國會議員都在談論這本書。還有大學校長在學生的畢業典禮上建議:進職場前都應該先讀《世界是平的》。
雖然直到本文發稿時為止,簡體中文版還沒有在中國內地發行,但是不少企業家已經在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推薦或介紹這本書,這其中既包括本土企業家如:張瑞敏、劉積仁,也不乏外企經理人如:周偉焜、高群耀。《世界是平的》一書2005年在美國掀起的熱潮,已注定在2006年的中國重演。
世界是如何變平的?
《紐約時報》外交事務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可以被稱作是美國最知名的新聞工作者了,曾三次獲得新聞界最高獎——普利策獎。1999年,弗里德曼就出版了一本關于全球化的著作《從凌志車到橄欖樹——理解全球化》,引起了一場關于全球化的爭論。六年之后,弗里德曼對于全球化的認識更為深刻與透徹,《世界是平的》一書也因以豐富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全球化帶來的挑戰和益處,提出了“現代商業課題中最令人矚目和引人入勝的真知灼見”而榮獲《金融時報》與高盛年度最佳商業圖書獎。
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弗里德曼將全球化分為三個紀元:
“全球化1.0”,指的是從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直到公元1800年前后工業革命時代開始為止。這個階段是“國家”的全球化,在宗教和帝國主義二者的驅使下,國家和政府擊垮國界的藩籬,帶動了全球的整合。全球整合的驅動力大小取決于一個國家國力的強弱。在這個階段世界從大號變為中號,全球化的主要問題是國家和政府如何競爭與合作,走向全球的問題。
“全球化2.0”,是從公元1800年一直持續到2000年,其間被大蕭條和兩次世界大戰打斷,但是全球化過程并未中止。這個階段是“企業”的全球化,跨國公司讓市場和人才走向全球。這個階段前半期,蒸汽機的發明和鐵路的問世使運輸成本大大降低。后半期電報、電話、個人電腦、衛星、光纖和初期的互聯網造成了通訊成本的降低。這些硬件的突破與革新成為變革主要的推動力。在這個階段,國與國之間商品和信息的流通已經初見規模,真正的全球化經濟開始誕生。這個階段世界從中號縮為小號,全球化的問題是企業如何走向全球、對外合作的問題。
“全球化3.0”,是從人類進入21世紀開始的。這個階段是“個人”的全球化,變革的推動力是軟件和網絡。弗里德曼認為:柏林墻的倒塌打開世界之窗、網景上市開辟網絡時代、工作流軟件大大提高工作自動化程度、開放源代碼使水平創新越來越常見、依靠外包以節省資金、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促進了離岸生產的大發展、依靠供應鏈水平地創造價值、將公司的后勤交給其他公司來完成的內包、信息搜索使每個人都有獲取全世界所有知識的管道,還有計算科技和通訊科技這些輕科技,這些力量如推土機一樣鏟平了世界,使得個人的力量大增,不但能夠參與全球合作,也能參與全球競爭,成為世界的主角。在這個階段,世界從小號變為極小號,顯現出鮮明的去中心化特征:原來以西方為中心的世界,隨著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等國的崛起,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非西方、非白人的個人群體擁有越來越大的能力與影響力。在這個階段,人人都可以自問,也應該自問:我在當今的全球競逐與機會中,如何占得一席之地?
扁平世界的生存法則
當個人也可以與大企業競爭,大企業也可以擁有小公司的靈活與快速;當身在斗室也可以洞悉天下,遠在天涯仍然如同鄰居——在全球化3.0時代,無論國家、企業或者個人,都需要調整自己的思維,以適應扁平化的世界。
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弗里德曼用了相當的篇幅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議。如:“如果你希望自己和孩子有競爭力——不論SOHO族或企業員工,以下四點都必須做到至少一點:非常特殊、非常專業、非常深耕,或非常會調適”;“如果你的國家再不好好拼教育——人才質量就會不如人,年輕人的雄心會不如人,科研水準也會不如人。現在,北京的微軟亞洲研究院已經是微軟在全球最有創意的研發中心了”;“給國家、企業、父母的良心建議——這年頭不可能再有終身雇傭了,只有‘終身受雇力’。國家應該改變社會保險的結構,企業應該幫助員工往多方向發展。父母也不可再寵小孩兒了”。
弗里德曼還指出:“從前的企業要發展20年,才能變跨國,今天創業第二天就跨國的卻比比皆是。未來MBA最需要的,就是跨業、跨國合作的管理能力。”因此,他給出了企業致勝七大法則——世界被鏟平后應該調整自己的內心,而不能構筑壁壘;小公司要學會做大,學會如何利用新工具參與全球競合,讓事業發展得更遠、更快、更廣、更深;大公司則要學會讓客戶做大,自己則做小;最好的企業都將是最好的合作者,愈來愈多的任務都必須通過企業內外的各種合作來達成;一流公司會定期自我體檢來保持健康,并把結果賣給客戶;一流公司外包是為了致勝,而不是裁員,外包是為了更快、更便宜的創新,是為了成長,為了取得更大市場,為了請更多專業人才,而不是為省錢而炒更多人魷魚;把工作包去海外的,不是那些不愛自己土地的人而已,有理想的人也在做,例如:公益創業家,他們做的就是“授人以漁”的事。
要想扁平化生存,最重要的還在于思維方式。其中的關鍵詞就是“橫向”。在全球化2.0時代,由于管理者掌握更多的信息,價值觀建立在由上至下的縱向指揮和控制的基礎之上;而在全球化3.0時代,傳統的團隊和組織模式都發生著變化,“信息不對稱”越來越難以做到,越來越多的經濟體是由下而上的管理,出現越來越多的虛擬團隊。如果你要做一項業務,你可以把業務分割成許多單元、交給地球另一端的合作伙伴,從頭至尾都通過網絡完成,你們甚至不需見面。在這樣的組織形態與合作方式下,原來積累下來的習慣、人脈和資源就都需要重新審視和評估,管理就不能依靠命令與控制,而要靠溝通與協作、靠共識來完成。
《世界是平的》并不是一本管理書籍。IBM大中華區CEO周偉 就認為:正如書的副標題所標明的,這是一本歷史書籍,“是在一些事情剛發生,另一些事情還沒有發生時就寫的一本預言歷史的書”。而“我們要從歷史里面體會一些信息,看到一些事情。這會對我們的未來有所幫助”。
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即使現在還沒體會到扁平化的影響,也必須從思維上做好準備。就像弗里德曼說的:“許多企業的決策者——無論是何種行業、企業大小、經營者或創新者——都在重復講同一句話:‘就在這兩三年,就在這兩三年’。‘就在這兩三年’,他們做起了本來做夢都沒想過可以做的事,不然就是必須去做本來做夢都沒想過必須做的事。” 要知道,中國目前在一些通訊等高科技領域甚至比美國還普及,這在幾年前也是難以想象的。然而,“世界會不會更好,全憑想象力”,中國企業能不能扁平化生存,也要靠想象力和洞察力。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