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勝于技術和管理
筆者近期有機會結識一位牧師朋友,并有幸從他身上學到了管理智慧,不妨在此與讀者朋友一起分享。
牧師講到一件事。在美國,有一所并非一流的基督教大學,學生的分配卻比許多名牌大學還要好。原因就在于這所大學特別強調學生的品格塑造,追求的是“完全人”的教育。比如:學校的許多考試都是開卷的,學生們將題目拿回去在規定時間內自己做完。這樣的考試在一般學校根本難以想像,但在這所學校卻習以為常。其結果,這所學校的畢業生在金融、保險、證券等對品格高度依賴的企業特別受歡迎。
顯然,這所學校制勝法寶是品格的塑造,學生們的競爭力則是優秀的品格。
從長遠看,決定企業成敗的因素是什么,是細節?是戰略?還是制度?牧師回答:最重要的是品格。
品格果真如此重要嗎?估計多數中國企業并不這樣認為。大多數企業仍然固執地認為:在中國不規范的環境下,企業不偷稅漏稅就沒法生存,不行賄腐敗就沒法發展,好品格的企業反而是自縛手足,徒然損害企業的競爭力。呵呵,想當年,憤怒的詩人北島曾用“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總結過“文革”一代人的悲劇命運,不曾想,今天這句話依然是中國企業無法擺脫的咒語。
那么,品格只是奢侈的擺設以及不切實際的空想嗎?我的牧師朋友堅決不同意,在他看來,品格對于企業長期發展的重要性就像大拇指在手指中的重要性一樣,要占到80%以上。
為什么是這樣?一個可能的解釋就是:它決定著一個企業能否走正道,而技術與能力只是決定一個企業走起路來有多快。顯然,確保方向正確要比走得快更重要。
品格之所以重要的另一個可能的解釋就是:品格決定著企業的風險成本。假設兩個企業的收益率完全相同,但品格不同,它們的風險就不同。其中品格較劣的企業因為存在著訴訟,尤其是制度規范后的清算風險,因此其高收益加上一個風險貼水,也就要打一個折扣。在某個關鍵時刻,品格風險的貼水之高甚至可令企業滿盤皆輸、毀于一旦。
品格讓企業走得更好更久
中國的企業平均只有三年半的壽命,行之不遠有許多方面的原因。而一些曾經很有名氣的企業因為坑害小股東、做假賬、偷稅漏稅、行賄官員等一朝崩潰,中斷前行之路,算起來都是敗在品格上。
近期,一家成長性良好的企業進入筆者的視線,這就是浙江海正藥業集團。1986—2004年,海正的銷售收入年均復合增長達34%,利潤的年均復合增長高達37%。個別年份,例如2003年,海正的主營收入增長103.5%、主營利潤增長156.8%、營業利潤增長253.6%、凈利潤增長243.6%,在中國75家醫藥上市公司中獨占鰲頭。
細察海正的成長奧秘,會發現導致海正成功的因素是復雜的,但其中非常根本的一條就是海正行得正、走得直:從一開始就不是靠關系而是靠刻苦開拓海外市場,不是靠外延擴張而是靠苦練內功提升企業競爭力,不是靠歪門邪道而是致力于通過為社會創造價值進而實現自身價值的企業典范。這樣的品格追求,終使海正成為業界翹楚,成為“中國最好的醫藥企業”。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被黑暗擄掠并在污泥中掙扎的中國企業何時能走出誤區,去構建企業公民的良好品格呢?!
(本文作者系國資委研究中心宏觀戰略部部長)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