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繳稅就加分?
報載有地方政府出臺新政策,對市內所有民營企業凡繳稅在前百名之列者,其負責人子女考學校一律加20分;不久又進一步擴大獎勵范圍,凡年繳稅達300萬元人民幣以上者,亦適用。民營企業之外,一般外資企業亦同。
中國大陸,各級學校招生考試一向競爭激烈,分數點微之差,往往就決定了孩子入學的成敗。但同時也都有一些不成文的做法,若成績分數不是差距太大,給學校多繳些錢,也能入學。這個現象與做法十分普遍,社會中似乎也從來沒有什么強烈的反對意見。如今,“潛規則”化暗為明,堂而皇之的就這么規定了。很好奇,社會會有些什么反應?
多數見怪不怪?
一些反應令我感到相當意外。報紙進行的抽樣民調顯示了:多數見怪不怪,不以為意。有人回答說:“烈士子女可以加分,納稅多也可以加分,都是對國家做出了貢獻吧。”一位干了幾十年已退休的中學校長說:“好歹這種政府是明來的,國家還賺點錢,總比落入私人腰包好;反正,不給明策,也有暗的。”——這難道就是中國人對“市場經濟”的一種理解?一些學校與地方政府的政策已讓人無法茍同,但人們對于此等不能茍同的觀念與做法的“坦然接受”,卻讓人更為吃驚。
誰在扭曲“市場經濟”?
中國古語有“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話,可作正面理解,意思是肯定努力賺錢的必要與價值;也可作負面理解,意思是暗批不循正途達到目的。后者,也就是指破壞公平競爭的游戲規則。如今,“有錢能使鬼推磨”變成了“有錢能使孩上學”,這種思維與做法,更不足取,明顯地是誤解及扭曲了“市場經濟”的真正理念,是一種“偽市場經濟”。我想作如下幾點評論:
(一) 任何市場經濟,必須建立在一個公平競爭的基礎之上。任何市場中的“交易”,絕不能破壞、扭曲社會的“公平價值”,即公平的游戲規則。除前述以繳錢、納稅換取分數的做法之外,還有因身份不同(來自農村或城市居民)享受不同加分待遇的,都是對教育體系公平競爭基礎的傷害。這不僅不利于教育資源的有效配置,也違反社會公平與正義。
(二)與此類似卻易生混淆的,國外不少大學對才藝、技能、體育杰出學生特予準入的做法,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教育本來就是多元的,關鍵是才藝、體育學生的取舍,根據的仍應是盡可能客觀的分數,不能違背公平原則。
(三) 依各國國情,對烈士子女、窮困地區學生給予優惠或協助,均無不可,也理所當然。但優惠與協助之道,應優先采用財政手段,避免用加分方式。
(四) “加分”是最偷懶,也最有后遺癥的做法。試想,在同一間學校里,在同一個班里,有同學是加分進來的,其他則不是,那么,無論是誰,都會被“潛移默化”出一種觀念,“有錢好辦事”!加分入學的孩子有些想法,未加分入學的孩子也會有些想法,還有,未加分以致不能入學的孩子更會有種想法。下一代人人有此等觀念,豈不就是為未來的社會腐敗夯實了它的觀念基礎了嗎?
誰來為下一代的“基因”負責?
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眼前最大的問題之一即是貪腐,未料這一代的腐敗還未能有效革除減輕,這一代人就已經為下一代的貪腐在教育階段中種下了“基因”。
考學校加分看起來是小事,其實是影響極為深遠的大事。一般人較多地看到的是它的不公平,其實,其危害有更甚于及遠甚于不公平者,不可不慎。
“考試加分”絕不是一個健康的“市場經濟”觀念,而是一個半調子、半生不熟甚至是變味的“市場經濟”觀念。中國要搞市場經濟,思想解放固然重要,思想學習也同樣重要。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