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高校中最流行的詞語莫過于“考研”二字。在有些高校中,畢業生考研的比率已經達到百分之六七十,有的專業甚至超過90%。11月10日至14日是2007年碩士研究生考試現場確認的日子,隨著高考擴招帶來的影響以及在職考研政策的放寬,今年研究生報考人數有望再創歷史新高。據統計,考研報名者中,跨專業報考現象凸顯,相鄰專業轉考已不新鮮,更有文轉理、理轉文的“大換行”。15日,記者對沈城一些學校的考研“專業跳槽”人群進行了采訪,發現他們有的是為了重新選一個熱門專業給將來的就業加砝碼,有的是為了圓自己的興趣夢,有的則是為了擺脫自己原來的專業背景。
從哲學到經濟學一切以就業為風向標
小賈是沈城某高校大四學生,現在讀哲學專業,目前他已經投入到考研大軍中來,準備報考經濟學。談到轉專業的原因,他說,哲學本不是自己的所愛,因為高考失利,被調到哲學系。哲學屬研究性專業,非常不符合自己的就業目標。想到可以通過考研換一個有高薪前景的專業,他決定報考經濟學,同時,他已經從大二開始自學經濟專業的知識,考經濟學可謂有備而來。在社會上很多人眼中,研究生與高薪是畫等號的。而對于這些考研族來說,“知識改變命運”的口號變成了“考研改變命運”,考研就如第二次高考。
從中文到傳播我就是喜歡
方同學今年剛考上遼寧大學文化傳播學院的碩士研究生,雖然考研的喧囂已經過去了近半年,可她還是頗有感觸:“我考了三年,今年終于考上了。”小方原來讀中文專業,大學畢業后進入沈陽一家廣告公司做文案策劃,“我對廣告一直很有興趣,入行之后發現行業前景也不錯,可是如果不考研,肯定跟不上發展。”工作不到半年,她放棄高薪辭職回到家準備考研。連續兩年,她都因為專業課沒過線而失敗。第三年,她除了在專業課上下功夫,還找到該專業的一些老師求教。“如果今年沒考上,我想我還會再考,我想做個成功的廣告人。”這些人有了工作經驗后,考研的目標更加明確,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而進一步深造。
外語專業———跨專業的“萬金油”
小王現在是東北大學企業管理專業的研究生,雖然長得高高大大,可他以前卻是一個徹底的“文科男”,本科學的是英語,跨專業考研在他們班級早已不是新鮮事,因為很多人跨專業考研除了擔心專業課,還要在英語上下足功夫。英語專業則沒有這些顧慮,專業所學已經完全超過考研英語的水平,只要專攻專業課就可以了。看到企業管理在社會中的發展潛力,又可以借助自己的英語專長在企業中一展拳腳,他決定“轉行”。“我們專業的很多人都考其他專業的研究生,如法律的、財會的、經濟的,考本專業的倒少了。”外語專業在跨專業考研中比其他專業有了更多的優勢,被很多人稱為“萬金油”。
導師歡迎轉行但須慎重
對于各種跨行考研,很多大學教授表示歡迎。遼寧大學一位研究生導師說,除了醫學、生物等專業性強的專業需要嚴謹的專業儲備知識之外,其他專業對跨專業考來的學生都持比較歡迎的態度。他說,跨專業考研趨熱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高考時考生遵從父母意愿,僅僅為了考上大學而選擇相對冷門的專業。例如:許多文科生選擇歷史專業,理科生選擇土木工程專業。考生對原有專業并不喜歡,大學四年又沒有培養出興趣,他們往往通過跨專業考研來改變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研究領域。二是考生在本科階段已將本專業學得很好,計劃通過跨專業考研拓寬知識領域、掌握更多技能,使自己成為復合型人才,以求得滿意的工作崗位,抱著這種積極態度考研的考生值得鼓勵。現在的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程度越來越高,學生有多學科的背景是好事。比如,新聞學比較歡迎有經濟學背景的學生,他們會從新的角度開掘本專業的研究領域。當然,轉專業也切忌盲從和投機心理,一些人考研三年,專業換過三次,每次都不成功,就是投機心理在作怪。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選擇跨專業考研。如果對自己本科階段所學專業確實失去興趣了,沒有絲毫學習動力了,再理智地選擇跨專業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