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近兩天,大家總算扛過了PM嚴重爆表的霧霾,迎來了呼吸順暢的晴天。帝都是清透的藍天,刮著呼呼的小風,多希望藍天白云一直在我們的全世界,而不只是短暫的路過。人民對于藍天碧水的希冀,對于環境治理成效的關注,在這樣的時刻更顯強烈。依法治理環境是擺在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題。生態文明建設是2018年考研政治的重要命題點,在此,小編為大家解讀讓環保走向法治的必要性和措施。
我們環保法一直都有,然而法規的落實,卻不盡如人意。比如環保法第27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這個報告是一個法定義務,各級政府必須依法辦事,定期向人大報告環保工作情況,可是一些地方仍然不報告、不說明、不解釋,暴露出了在環保法治意識的淡薄。關于“綠色GDP,還是GDP一片綠”這樣一個兩難問題,還是不能更好平衡,如果不能在法律執行上、執行監督上給政府部門戴上“緊箍”,環境治理的法治化也容易形同虛設。環保報告作為依法治理環境的制度性安排,考驗著地方政府的治理決心。從根本上來說,環保報告制度不在于“形式”,更在于“行動”。煥發行動的力量,必須亮出法律執行的利劍,讓環保法治理念變成生態保護的地方作為,而這才是看得見的治理。政府依法,才能引導全社會形成遵法、守法、信法的氛圍。
知識點鏈接: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第一,要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第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建立責任追究制度。生態紅線就是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要讓生態紅線的觀念廣為人知、根深蒂固。對于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導致嚴重后果的領導干部,必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第三,健全法律法規,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的法治保障。
小編告訴大家:只有實行比較嚴格的制度、比較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相關推薦:
歡迎關注研究生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08
2017.01
2018考研政治時政:美聯儲加息對中國有何影響......
08
2017.01
2018考研政治時政:美國對臺又有小動作......
08
2017.01
2018考研政治時政:兩岸關系......
08
2017.01
2018考研政治時政:解決好人民最關心問題二......
08
2017.01
2018考研政治時政:解決好人民最關心問題一......
08
2017.01
2018考研政治時政:何為中國經濟新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