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7%、7.3%、6.9%、6.7%……這是2012年至2016年前三季度的中國經濟增速。這條略微下行的曲線,在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增速圖中似乎不大“合拍”。中國經濟還能否保持中高速增長?中國能否避開“中等收入陷阱”?這是人民群眾和國外媒體一直持續關注的熱點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中國經濟不斷提出新的科學論斷。經濟是2018年考研政治的重要命題點,在此,小編為您詳細解讀何為中國經濟新方位。
第一新:新常態,回答了中國經濟“怎么看”的問題。新常態帶來了新變化: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動能轉向新的增長動能。因為處于新常態時期,所以我們關于中國經濟要有一個新的認識,我們要把速度放緩,要優化結構,要實現動力轉換。但是,我國仍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我國經濟運行不是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
第二新:新發展理念,回答了經濟發展“怎么想”的問題。發展中國經濟,腦海中必須有新理念: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創新理念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注重的就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理念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注重的就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理念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注重的就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開放理念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注重的就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享理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注重的就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第三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的是經濟“怎么干”的問題。我們要做好加法:瞄準短板,“加”出新希望;減法:瞄準過剩產能,“減”出新空間;乘法:瞄準創新,“乘”出新動能;除法:瞄準放活,“除”出新活力。
小編告訴大家:關于經濟的內容,在毛中特第八章,這是大家需要記憶的核心內容。
相關推薦:
歡迎關注研究生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08
2017.01
2018考研政治時政:黨中央領導核心只有一個......
27
2016.12
2017年考研政治時政部分專項解析看命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