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文化的社會功能,即文化對經濟、政治的反作用,不能與物質經濟的決定作用相提并論,文化決定論和文化無用論都是片面的、有害的。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文化還包括物質文化,狹義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
(88)“歷史唯物主義是研究人類社會發展中特殊規律的科學”的說法是錯誤的。歷史唯物主義是研究人類社會發展的比較一般規律的科學。社會發展中的特殊規律是各門具體社會科學研究的對象。
(89)“因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所以社會意識的發展變化不可能落后于社會存在的變化”的說法是錯誤的。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不能作簡單的、機械的理解。由于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的特點,所以它的變化往往落后于社會存在的發展變化。
(90)“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比較基本的原理”的說法是錯誤的。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不是歷史唯物主義比較基本的原理。歷史唯物主義比較基本的原理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91)“沒有人就沒有人類社會,所以人的因素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的說法是錯誤的。
人口因素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它對社會的發展起加速或延續的作用。它不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是社會的生產方式。
(92)“人類社會只有在一定的地理環境中才能存在和發展,所以地理環境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決定因素”的說法是錯誤的。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自然條件,它能對社發的發展起加速或延緩的作用而不能起決定性的作用。對社會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社會的生產方式。
(93)“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一個獨立因素”的說法是錯誤的?茖W技術屬于生產力,但它不是生產力的一個獨立的要素。科學技術只有滲透和物化在生產資料和生產者上,才能起到現實的生產力的作用。
(94)“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因而他們活動不受社會歷史條件限制”的說法是錯誤的。
人民群眾只有在一定的生產方式中才能從事創造歷史的活動。他們的活動是受社會歷史條件制約的。認為人民群眾的歷史活動可以不受社會歷史條件制約。
(95)“只有不斷變革生產關系,才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的說法是錯誤的。不是在任何時候變革生產關系都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只有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的性質和發展要求、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時候,變革生產關系才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而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狀況的時就不應該變革生產關系,而是應該注意保持生產關系的相對穩定性。
(96)“生產關系是一種客觀的物質關系”是正確的論斷。各種類型的生產關系都不是按照人們的意志任意構成或按照人們的愿望隨意選擇的,生產關系是生產力的形式,它和生產力一樣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性。它是人們在生產中形成的一種客觀的經濟關系、物質關系。
(97)“階級是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的說法是錯誤的。國家是隨著階級的產生而產生的。階級是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的,是隨著私有制的產生而產生的。
(98)“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決定動力”的說法是錯誤的。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而不是比較終動力。階級斗爭是由社會基本矛盾決定,所以,社會基本矛盾才是階級社會發展的比較終動力。
(99)“社會意識依賴于社會存在,因此,社會生產力越發達,社會意識也就越先進”的說法是錯誤的。此話前提是正確的,但得出的結論不對。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它的發展水平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100)“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比較基本的原理”的說法是錯誤的。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不是歷史唯物主義比較基本的原理。歷史唯物主義比較基本的原理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101)“沒有人就沒有人類社會,所以人的因素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的說法是錯誤的。人口因素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它對社會的發展起加速或延續的作用。它不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是社會的生產方式。
(102)上層建筑反作用的性質取決于它所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當上層建筑為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就起促進社會發展的作用;反之,則相反。
(103)區分社會基本矛盾與社會主要矛盾。社會基本矛盾貫穿于人類社會及每一社會形態的始終,社會主要矛盾是社會基本矛盾在一定階段的集中體現,具有階級性,不同階段的主要矛盾也不同。
(104)現代社會知識的作用日益突出,,但這沒有也不可能改變生產力是社會發展比較終決定力量這一基本事實,因為科技的產生要以物質生產的發展為基礎,科技社會作用的發揮,離不開與物質生產的結合,科技的發展也需要以物質生產的發展為前提。
(105)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唯一創造主體,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不是隨心所欲的,要受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
溫馨提示:歡迎加入2018年研究生考試QQ交流群371909432 、415272847;新聞傳播學考研群209694889;上海交大考研備考群377457338
歡迎關注研究生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05
2017.01
考研政治馬哲易錯知識點辨析(四)......
05
2017.01
考研政治馬哲易錯知識點辨析(三)......
05
2017.01
考研政治馬哲易錯知識點辨析(二)......
05
2017.01
考研政治馬哲易錯知識點辨析(一)......
05
2017.01
2018考研政治馬原重要考點解讀:認識的過程......
05
2017.01
18考研政治馬原重要考點: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