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鄒孟軻之母也,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為墓間之事,踴躍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戲為賈人炫買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復徙,舍學官之傍,其嬉游乃設俎豆,即讓進退。孟母曰:“真可居吾子矣。”遂居之。乃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
材料2
甲乙二人看到池塘里漂浮的樹葉,兩人正為樹葉是否隨著波浪走而爭論不休。甲認為樹葉是隨著波浪走的,乙則認為,如果沒有池水流動和風吹影響,樹葉是不會隨著波浪走的。物理老師講:粗看起來,樹葉好像跟著波浪走,實際上樹葉還是停在原地,波浪只會使水面上的東西出現上下起伏。因為波浪傳到的地方,水在發生振蕩,這時水并不向波浪傳播的地方移動,因而水面上的東西,包括樹葉也不會跟著波浪走。
請回答:
(1)結合材料1分析“孟母三遷”包含的哲學原理。
(2)材料2中,甲認為樹葉隨著波浪走,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錯誤認識?
【參考答案】
(1)①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即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它能夠加速或延緩甚至暫時改變事物發展的進程。“孟母”正是看到了外因對個人成長的影響才決定“三遷”的。
②一個人的成材,同一切事物的發展變化一樣,根本原因在于內部的矛盾性,即內因是關鍵。內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礎,是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內在本質,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它規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
③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它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2)實踐決定認識,是認識的來源和檢驗認識是否是真理的唯一標準,在認識的發展過程中,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現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甲對現象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感性認識的階段,并沒有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因此他的認識是片面的。
溫馨提示:歡迎加入2017年研究生考試QQ交流群:371909432;2018年考研QQ交流群:415272847
歡迎關注研究生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29
2016.11
政治專題小練習......
29
2016.11
政治專題小練習......
29
2016.11
政治選擇題練習......
29
2016.11
今天小編給廣大考生們介紹破解完型填空的最重要的一種方法——成分搭配法。......
28
2016.11
2017年考研學子不可不知,10月8日這個重要的日子,這表明中國航天已歷經六十載的發展。文都教育帶您領......
28
2016.11
對于2017年考研的學子來說,意味著離考試剩沒有多少天了,我們要繼續努力,好好復習。下面為您復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