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類考研福利——當代文學史知識框架
上一期文都教育給2017屆文學類考研的考生推出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知識框架。準確來說,中國文學史包括三部分,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當代文學史。接下來,我們繼續(xù)推出比較后一部分,中國當代文學史。對于中國當代文學史的劃分,是整個中國文學史里比較靈活、劃分方式比較多的一個學科。究其原因,因為中國當代文學是和我們現實生活年代距離比較近的文學,是“活”
的文學,是時時刻刻都在發(fā)生的文學。
對于中國當代文學史的復習,建議先用一個知識框架來記住當代文學史的脈絡,然后再到圖書館借閱幾個版本的當代文學史閱讀,拓展自己思考問題的維度。下面,為大家提供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維度。
(一)三種文學思潮
中國當代文學主要有三大文學思潮,分別是:
1.政治化文學思潮:第一次文代會、新民歌運動、“工農兵”文藝方向、批判運動等。
2.新啟蒙文學思潮:新潮小說、先鋒小說、新寫實小說、朦朧詩等。
3.多元化文學思潮:人文精神大討論、身體寫作、80后寫作等。
(二)小說
1.前27年小說:社會革命的現實表達、紅色歷史的多元敘述、命途多喘的探求之路。
2.80年代以后的小說:傷痕、反思和改革小說,尋根小說,先鋒小說,新寫實小說,新歷史小說,女性小說等。
(三)詩歌
1.第一個時期:新中國成立到文革結束,可以統(tǒng)稱為詩歌的第一個時期。主要有聞捷和公劉的生活詩、郭小川和賀敬之的詩、百花時期的詩歌、文革時期的地下詩歌等。
2.朦朧詩:北島、舒婷、顧城等。
3.后朦朧詩:江河、楊煉、翟永明等。
4.90年代以來的詩歌
(四)散文
1.模式化散文:楊朔、秦牧、劉白羽等。
2.“文革”時期的散文:巴金、孫犁、楊絳等。
(五)話劇
1.第四種劇本:老舍為代表。
2.歷史劇高潮:田漢、郭沫若為代表。
3.革命樣板戲:八個樣板戲。
4.新時期以來的京味兒話。汉渭狡、李龍云等。
5.實驗話。焊咝薪、劉樹剛、朱小平等。
6.先鋒話。好暇┹x。
(六)臺港澳文學
1.臺灣小說:林海音、白先勇、陳映真等。
2.香港小說:施叔青、西西等。
3.臺港澳詩歌、散文和話劇:鄭愁予、余光中、賴聲川等。
以上是中國當代文學史的知識脈絡梳理,結合前兩期的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知識框架,構成了中國文學史的全部內容。希望能對各位考生有幫助,同時,我們還會推出外國文學史的知識框架,主要是東方文學史和西方文學史。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