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主力?有同學或許會不假思索的說:無產階級!細想你會發現,這種說法似乎有點問題,因為中國的無產階級遠不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人階級隊伍的龐大,作為主力是否顯得力量單薄了點,那誰才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主力呢?接下來,文都考研輔導老師跟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容易想當然而出錯的問題,順帶加強2015考研政治中對中國無產階級和農民階級的認識。
從1840年鴉片戰爭截至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為中國的民主革命階段。以1919年新文化運動為截點,又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階段,其革命屬性統稱為“民主革命”或“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其原因在于這一階段的主要革命目標是通過反封建和反侵略,建立民主制度;又由于這一革命委任通常由資產階級領導,故又稱資產階級革命或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構成中國主要社會階級的農民、地主、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在不同時期分別領導并依靠不同的改革或革命主力進行不同程度不同屬性的改革或革命運動。那么,究竟誰才是徹底的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主力呢?
太平天國運動以農民階級為領導并依靠農民階級為主力,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與反封不反帝的革命不徹底性,比較終以失敗告終。地主階級領導的洋務運動以李曾左等地主階級為主力,由于地主階級反帝反封建俱不徹底性,也以失敗告終。資產階級改良派領導的戊戌變法以康梁為首的知識份子為主力并懼怕人民群眾,由于不徹底的反帝反封,比較終失敗。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辛亥革命依靠清末新軍為主力,都以失敗告終。只有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獲得勝利,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
總結歷史經驗我們不難發現,革命的領導權歸屬和依靠的主力不同,改革或革命比較終呈現不同的歷程和命運。中國革命的歷史告訴我們,中國民主革命必須在無產階級領導下,以農民階級為主力,才能獲取中國革命的為偉大勝利。
無產階級是領導階級但不是主力是因為:其一,中國無產階級自身所具有的優點,如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者,不占有任何生產資料,富于組織性和紀律性,是歷史上比較進步的階級,有利于它在中國革命中成為領導階級。其二,中國無產階級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而這些壓迫的殘酷性和嚴重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因此,它具有強烈的反抗意識和革命的堅決徹底性。其三,由于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充分,中國無產階級的人數不多,不可能構成革命主力。其四,中國無產階級與中國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有著天然的聯系,便于他們和農民結成緊密的聯盟,增強革命力量。
農民階級是主力但不是領導階級是因為:其一,歷史上諸多農民起義盡皆失敗都證明了一個問題,農民身上短視狹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等階級狹隘性決定了他們無法完成革命領導這個重擔。其二,從中國當時的歷史國情來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民占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是中國國民經濟的主要力量。他們長期在封建的階級剝削和政治壓迫下,過著極端貧困和窮苦的生活,因此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農民力量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其三,農民階級是工人階級的天然盟友,除政治地位與經濟地位相同以外,無產階級本身就從農民和手工業者轉化而來。工農聯盟便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
希望通過以上解析,考生對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歷程有大致了解,并熟練的記住中國民主革命的主力是農民階級,中國民主革命的領導階級是無產階級。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