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毛概知識點雖然多,但因為具有板塊式的結構特點,所以只要掌握了技巧,復習起來并不困難。下面就給大家具體介紹一下,毛概的考試經常出現的高頻知識點。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含義
黨的十三大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前一層含義闡明的是初級階段的社會性質,后一層含義則闡明了我國現實中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程度。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兩層基本含義既相互區別又緊密聯系,構成了一個具有特定內涵的新概念。這里所說的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歷史階段。這個階段,既不同于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尚未確立的過渡時期,又不同于已經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階段。
只有把社會主義社會的性質同它的發展程度有機地統一起來,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國的基本國情。不了解當前我國的社會性質或者對其作出了錯誤的判斷,就不可能對我國社會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根本任務和發展方向作出正確的分析,因而也不可能制定出符合實際的正確的路線和政策,推動社會向前發展;不能正確地分析當前我國社會所處的發展階段,就有可能出現超越階段或者落后于形勢的判斷,從而作出錯誤的決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黨對我國社會性質問題的判斷是正確的,但對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階段認識不清和在發展程度的判斷上出現了失誤,提出的任務和政策脫離了國情,嚴重地影響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因此,正確把握國情必須全面地認識我國社會所處的歷史方位,把社會性質同它的發展程度統一起來。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新民主主義社會有著明顯的區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繼新民主主義社會后的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它同新民主主義社會因為都存在多種經濟成分而有某些相似之處,但卻在社會性質上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從經濟基礎方面看,它們之間的根本區別在于: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是否成為社會經濟的主體,從而整個經濟社會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之上。新民主主義社會公有制經濟雖然處于領導地位,但不是社會經濟的主體。因此這個時期社會的階級關系、主要矛盾和由此決定的根本任務也不同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雖然發展程度還比較低,但它畢竟屬于社會主義制度已經確立起來了的新社會的范疇。而新民主主義社會則屬于社會主義社會制度還沒有建立、正在為進入社會主義社會而過渡的歷史階段。
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各方面存在著種種相互聯系的矛盾,但主要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一)黨的八大關于社會主要矛盾的論斷
1956年黨的八大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1957年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第一次系統地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學說,強調指出重視并解決這些矛盾的目的是為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發展我們的經濟,發展我們的文化,使全體人民比較順利地走過目前的過渡時期,鞏固我們的新制度,建設我們的新國家。
然而,由于各種主客觀的原因,主要是黨對主要矛盾的判斷出現了“左”的錯誤,1957年以后,越來越把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作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并進一步提升為整個社會主義階段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以階級斗爭為綱”,導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發生。
(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關于社會主要矛盾的論斷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地糾正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決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進而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概括。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了規范的表述:“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貫穿于這個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個主要矛盾有其特定的歷史內容。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而言,“人民”包括各階層人民群眾,具有整體性和層次性,“需要”是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而不斷提高的,具有動態性和全面性;就落后的社會生產而言,包括生產力水平的落后,沒有實現工業化和經濟的市場化、社會化、現代化,也包括生產力的組織、經營和管理方式的落后。這個主要矛盾,深刻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殊本質。從社會需要方面來看,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人民群眾在舊社會被壓抑的社會需求被廣泛釋放出來,人民對于嶄新的社會制度能夠滿足他們的物質文化需要,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從社會生產方面看,經過幾十年來的社會主義建設,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和經濟實力有了巨大的增長,教育科學文化事業也有了相當發展,但是生產力落后、經濟文化發展很不平衡的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中,生產力落后將長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徹底改變這種情況,就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于國際和國內的因素,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仍將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采取正確的態度和方法去解決。但是,階級斗爭已經不再是支配和影響其他矛盾的主要矛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階段,黨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證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15
2013.10
查看:2014年考研政治毛概高頻考點講解匯總 考研政治毛概知識點雖然多,但因為具有板塊式的結......
15
2013.10
查看:2014年考研政治毛概高頻考點講解匯總 考研政治毛概知識點雖然多,但因為具有板塊式的結......
15
2013.10
查看:2014年考研政治毛概高頻考點講解匯總 考研政治毛概知識點雖然多,但因為具有板塊式的結......
15
2013.10
......